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以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为例,采用循环组合模型评价了各城市水资源短缺风险,通过分析各城市水资源短缺特征,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风险度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单一评价,采用Kendall和谐系数法检验几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利用平均值法、Boarda法及Compeland法3种组合评价法对单一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最后按3种组合评价法循环组合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洞庭湖流域虽然水量充足,但存在中低水平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一致,可见该模型有较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湿地氧化还原电位(Eh)和酸碱度(pH)空间分布特征是探讨湿地污染物存在形态、迁移和转化机理的基础。在湖南省西洞庭湖区澧水和沅水入湖口湿地分别布设2个监测断面共12个钻孔,孔深8.0~14.0 m。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湿地演替带Eh和pH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洞庭湖湿地演替带监测剖面Eh介于-57.8~238 mV之间,平均值为124.67 mV,pH值为5.1~9.1,平均值为7.4,属于弱碱性弱还原环境;Eh和pH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9.60%、11.66%,均表现出中等变异强度;Eh和pH剖面分布特征复杂,均呈夹带斑块的层带状分布;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含水率和温度均对Eh有重要影响,pH主要受土壤类型和地下水位的制约,温度与含水率对pH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利用大口径井抽水初期试验数据确定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Theis假设的前提下,Theis公式是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基本公式。而大口径开采井抽水初期的降深曲线是偏离Theis标准曲线的,此时要利用大口径井抽水初期试验数据求解含水层参数,可以采用Papadopulos-Cooper公式。针对Papadopulos-Cooper配线法求解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等弊端,一种基于Papadopulos-Cooper解析解的迭代近似解法被用于大口径井抽水试验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且解法实现简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线法求解含水层参数时的多解现象。  相似文献   
24.
系统归纳了描述潜流带氮素迁移转化行为的水动力、溶质运移、微生物生长数学模型及其耦合关系,分析了耦合模型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试验数据获取、过程耦合关系建立、模型参数识别对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应加强潜流带原生环境监测、热传输过程与其他过程耦合、多维度多过程耦合模型优化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地下水污染源反演问题和含水层参数反演问题都是典型的地下水逆问题。在未知含水层参数(渗透系数、弥散度等)等先决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计算时,需要根据已有的监测数据(水位和浓度等)对地下水污染源和未知含水层参数进行同步反演。在同步反演优化问题中,决策变量包括污染源位置、强度以及待求的含水层参数。本文对同步反演模型的框架组成(包括污染物迁移模型和反演优化模型)进行分析后,在对已有的各种和声搜索改进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同步反演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最后将同步反演模型和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应用于具体的算例研究。研究表明,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具有算法稳定高效、求解精度高等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复杂的地下水污染源和含水层参数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26.
饱和粘性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对地铁振动荷载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附近的饱和粘性土体为研究对象,在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体中预埋孔压计振动频率的连续监测,研究饱和粘性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对振动荷载的响应特征,得出了饱和粘性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的变化规律,并用土动力学及能量损失原理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地铁振动荷载下隧道周围饱和软黏土的孔压发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江苏路站区间隧道周围饱和软黏土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室内GDS(多功能循环三轴试验系统)试验仪器,探求地铁隧道周围不同深度饱和软黏土的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通过室内GDS试验,提出了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中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型,并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中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28.
双氯芬酸因应用广泛、难降解、且有生态危害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利用自制纳米材料(nZVI、nCaO2)形成类芬顿体系,采用nZVI/nCaO2实现对双氯芬酸的有效降解。研究结果显示,单独nZVI体系对双氯芬酸去除效果有限,nZVI/nCaO2体系可高效去除双氯芬酸,0.05 g/L nZVI与0.2 g/L nCaO2的组合投加量对双氯芬酸的去除率高达94.7%,但过量的nZVI或者nCaO2均会抑制nZVI/nCaO2体系对双氯芬酸的降解作用。酸性条件下nZVI/nCaO2体系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较高,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几乎无去除。nZVI/nCaO2体系对不同双氯芬酸初始浓度下(1.0、5.0、10.0 mg/L)的去除率分别为60.5%、80.6%、71.8%,这与nZVI及nCaO2是否过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连拱隧道裂缝运动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拱隧道在修建以及运营过程中出现裂缝,会导致衬砌出现渗漏水,破坏结构的完整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极端不利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结构整体崩溃,危及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开展裂缝运动特征的基础研究,进行大量现场监测并总结规律是可行的方法。典型连拱隧道30个裂缝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裂缝运动存在时效特征,先增后减的裂缝运动是一般规律,跳跃性突变及匀速单调发展的裂缝运动不是裂缝正常的运动范畴,必然是施工扰动或其他相关因素导致裂缝运动出现异常所致。裂缝的运动既有张开又有鼓出,通过多点张开及鼓出的联合测量,能够更好地了解裂缝运动的多点时空特征,可用于判定裂缝测点布置的代表性问题。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序远较分离式隧道复杂,通过裂缝运动的监测,可以了解隧道结构整体受力的健康情况,进而指导隧道的施工及防灾。  相似文献   
30.
以南通市纳潮河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为例,根据生态驳岸的理论基础,结合生态驳岸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项目河道的断面形态、水动力特征、水生态现状、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