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巡线机器人目标自动识别跟踪方法中,转换图像信号时易产生噪声,影响识别跟踪结果的准确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高压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目标自动识别跟踪方法。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根据Haar-Like特征将图像转换为便于机器人识别的灰度图像。基于此,采取背景差分法排除灰度图像中非识别目标的背景,再根据亮度特性和色彩特性自动识别跟踪目标。以某地区的一段高压输电线路作为测试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识别图像受噪声影响较小,且自动识别跟踪的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依据110 kV复合材料杆塔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复合材料单相塔头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模型的电位和电场分布,对比分析了采用各种均压措施后其电位和电场强度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金属螺栓上加圆头螺帽或采用复合材料螺栓均能有效改善螺栓表面的电场分布,其中使用复合材料螺栓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悬挂玻璃绝缘子串时相比,导线横担悬挂复合材料绝缘子时塔身的电位和电场强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呈现、阐释和解决110 k V双回线路格构式复合材料杆塔在污秽性能试验中塔头局部放电这种罕见的现象和问题,首先介绍了典型设计的110 k V双回线路格构式复合材料杆塔结构特点,开展了真型试验塔头的污秽性能试验,观察到在塔头的玻璃绝缘子钢帽、节点金属螺栓等金属节点处有显著的局部放电现象。然后仿真计算研究了试验塔头的电位和电场分布,结合试验塔头涂污、但不进行喷雾的工频耐压试验以及金属螺栓周围采取涂覆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涂料(提升介质表面介电强度)防护措施后的污秽性能试验,分析获得了塔头金属节点局部放电的机理:在导线试验电压激励下,塔头电位分布不均匀,绝缘子串两端电位差约为49.7 k V,约占试验电压的50%;在污秽和水雾同时存在的污秽性能试验条件下,防污性能较差的玻璃绝缘子串上产生了强烈的污层局部放电和电流;这些污闪电流电荷在金属节点上聚集,导致金属节点电场强度增强,达到电晕放电起始电场强度,引起局部放电。即承受电压较高、防污性能较差的玻璃绝缘子串是导致局部放电的根本原因和源头。据此,提出了采用加均压环的耐污型复合绝缘子替换玻璃绝缘子串的推荐防护措施,试验表明,该措施能有效避免塔头发生局部放电,而且塔头污秽闪络电压可高达145 k V,具有足够的防污裕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在幂次趋近律和变速趋近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幂次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不仅提高系统动态性能,而且可以根据系统状态自适应调节滑模抖振,直至收敛于平衡点。当系统受到有界外部扰动时,滑模面及其导数能够收敛至平衡点附近的邻域内。将该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Buck变换器三阶滑模控制器,并给出滑模面参数的选择范围。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改进幂次趋近律的Buck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SIEMENS公司的PCS7 PLC系统取代一些中小DCS控制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节约投资、简化系统的目的.介绍了PCS7 PLC控制系统在炼油厂铂重整装置上的应用,为控制系统改造,开拓了一条新的方法与途径.现场工业运行表明,用PCS7 PLC控制系统取代DCS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馈线模型的配电网静态拓扑及开关实时状态的快速拓扑分析和拓扑变换,生成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电网动态辐射状拓扑结构,一方面支持配电网动态辐射状均匀罗盘图快速自动生成,也为快速监测配网异常状态提供辐射状网络拓扑和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典型人体模型,利用RAMSIS软件平台,对叉车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与仿真.在设计进程初期即对产品进行人机工程品质的分析和优化,尽早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人机工程学方面的不足,以减少样机测试费用与时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输电杆塔用复合材料对力学性能、绝缘性能以及耐候性的要求,研究了架空输电杆塔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分析其在浸水、盐水煮沸和漏电起痕等试验条件下的电气绝缘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浸水试验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略有增大,电阻率仅下降一个数量级;在盐水中煮沸后其泄漏电流没有明显增大;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憎水性能,但憎水迁移特性较差;与绝缘涂层结合可经受3.5级的耐漏电起痕烧蚀,复合材料切片的电气强度达到25.3 MV/m(厚度1 mm)和19.6 MV/m(厚度2 mm),可以满足架空输电杆塔材料对绝缘性能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行下击暴流风雨共同作用下输电塔的响应特征和失效模式分析,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下击暴流风电场中输电塔的风雨荷载分布特性。基于SST(剪切应力输运)k-ω湍流模型模拟下击暴流三维风电场特性,通过与现有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下击暴流风电场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以某钢管输电塔为例,在下击暴流风电场中建立输电塔精细化数值模型,选择合适的风驱雨参数,模拟获得输电塔风雨荷载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下击暴流风电场中,水平风速随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于10~30 m高度处达到最大,而后逐渐减小。输电塔体型系数随来流风向变化,雨荷载在高度较低的近地面处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杆塔圆法”的雷电参数统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沿线走廊雷电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为"网格法",即采用合理的网格划分来减少雷电参数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效率,主要应用于多杆塔、大档距的长输电线路中,但对于杆塔少、档距小的较短输电线路,各网格所统计的平均值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基杆塔周围实际雷电活动水平。因此,提出了以杆塔为单位、以2 km为半径统计各基杆塔地闪密度值的雷电参数统计方法-"杆塔圆法",并将其与"网格法"统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精确度。同时,深入研究了以此为基础的高层应用,如雷击故障与地闪密度相关性分析、差异化防雷评估,通过研究结果肯定了"杆塔圆法"针对较短输电线路的适用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