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22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简要阐述新一代电子控制汽车起动/发电复用装置的研究背景、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并给出了该装置的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2.
基于FlexRay的车载网络系统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使用于车内安全性和实时性相关系统的FlexRay通信协议规范,并以线控转向模型的通信系统为例介绍在开发FlexRay总线通信集群过程中的三个步骤:通信模型仿真,节点ECU软硬件设计和系统整合。最后在系统整合的过程中,将开发的FlexRay节点替换掉通信模型中的仿真节点,利用CANoe.FlexRay和具有FlexRay协议分析功能示波器对通信的时序和波形物理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以此验证本文所设计的FlexRay通信集群满足设计需求并符合FlexRay通信协议规范。  相似文献   
43.
针对四驱分布式电动汽车,基于上海市道路工况分析并优化驱制动系统的能耗特性。从系统能耗最优的角度确定优化目标函数,并提出能耗最优的扭矩分配控制策略。采用AMESim/Simulink软件建立了电动汽车能耗特性研究仿真平台,针对上海市道路工况进行了能量消耗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明显改善驱制动系统能耗特性,总体能效提高约9.94%。  相似文献   
44.
结合国外汽车厂商广泛采用的车载诊断协议KWP 2000,对LIN总线下的ECU在线编程进行研究和方法设计,并对具体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实现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45.
简要阐述了汽车磁流变液半主动悬架ECU及恒流源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并通过对恒流源动态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数学模型以及其动、静态特性,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6.
在诸多经典自动控制原理的教材中,对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的幅角定义十分模糊甚至不准确,传递函数的幅角求取和幅角定义不完全一致,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自学后对于幅角的求取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本文从对幅角定义出发,分析了现存教材中幅角定义和求取不一致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传递函数幅角定义修正方案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7.
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主要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中,直流母线支撑电容器中包含了电阻和电感以及电源系统(动力蓄电池与导线)中的电阻和杂散电感,导致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的选用困难.利用仿真软件建立相应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模型和电驱动模型,根据电容器等效容量与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三者的关系来进行电容器的选择.以铝电解电容器...  相似文献   
48.
分析比较了SVPWM与SPWM的基本思想、实现原理和调制函数,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交流调速系统进行比较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比于传统SPWM,SVPWM直流电压利用率提高15.47%;相同条件下,SVPWM可获得更低的转矩波动,更低的电压谐波畸变率,在电机空间内形成更接近圆形的旋转磁场。SVPWM实质上是基于空间矢量、对在三相正弦波中注入了零序分量的调制波进行规则采样的一种变型SPWM。  相似文献   
49.
温度控制系统作为一个简单而又包含了闭环反馈的原型系统常被诸多教科书用以解释自动控制基本原理.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温度控制系统的虚拟实时仿真平台,使得手动控制可以实时进行,这可让学生实时看到其温度控制效果,从而加深对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0.
研究总结了目前文献所见有关电池分选的主要方式方法,并提出了分类特征点自动提取和基于减法聚类的分选方法。此方法具有根据电池实际差异状况,自动产生相应分类数量,并能得到明确的分选结果的优点。将这样的分选方法用于动力电池分类,并采用模拟行车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它满足稳态工况的电池分类方法,但还不能完全适合动态工况下的分选要求。说明动力电池的分选工作仍然是将来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