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综述了石蜡与不同纳米粒子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添加不同纳米粒子对石蜡热性能的改变以及该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总结了石蜡-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不足,对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切管机液压平衡回路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对切管机原有液压平衡回路存在的能量损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回收重物位能并使其再生的新型液压平衡回路。  相似文献   
63.
方桂花  刘颖杰  吕程  谭心 《机床与液压》2022,50(11):110-117
为提高恒定螺距螺旋盘管蓄热装置蓄热效率,提出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PCM)的圆柱形渐变螺距盘管式相变蓄热装置。螺旋盘管蓄热装置具有管程长、蓄热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相变时间增加的问题。为此,提出渐变螺距优化算法,通过高斯拟合和FLUENT软件模拟选择出一组最优渐变螺距。对渐变式和恒定式螺距蓄热装置在不同入口温度和流速下的蓄热过程进行模拟,且通过FLUENT仿真和实验研究两种装置的蓄热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恒定螺距相变蓄热装置,渐变式螺距相变蓄热装置能够更好地耦合PCM蓄热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蓄热时间。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连轧钢管壁厚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通过BP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实现对加权系数的调整,找出了较为合理的PID控制参数值.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连轧钢管壁厚控制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5.
对高效自动切管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 实际使用结果表明 ,这种设计方案使得托架缸活塞下降平稳 ,消除了负压效应 ,从而大幅度地减弱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66.
通过采用一阶迎风差分格式、中心差分格式和二阶Lax-Wendroff格式对气动制动系统(PBS)中管路部分进行精度分析。根据气体连续方程、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差分网格建立管路动态模型。为了提高研究精度,在建立管路动态模型的过程中涉及了管路的热交换和可压缩性等因素,运用MATLAB软件对气体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并且由虚拟管路小孔模型作为管路动态模型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分析3种格式下管路中的状态变量与时间的关系,选择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强的差分格式,对车辆气动制动系统的管路部分的设计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针对钢厂实际举升液压缸损坏失效的密封圈建立有限元模型,以位移载荷模拟实际的往复运动速度,分别做了顺行程和逆行程的结构应力分析,得出应力最大值的分布区域,与实际密封圈损坏的部位相一致, 并对密封圈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8.
在分析液压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液压转向系统数学模型,设计控制系统的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对比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在阶跃信号、正弦信号和方波信号下的液压转向系统响应特性。利用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得出油缸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9.
该文为确定新型路面液压减速发电装置的合适参数,将AMESim仿真技术应用到换能器的仿真测试中。开展换能器的建模分析,建立蓄能器的油液体积及流量与换能器弹簧刚度和缸筒内径之间的关系,在仿真结果上对换能器的参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换能器的较优参数为弹簧刚度K=100 N/mm、缸筒内径ϕ=200 mm。  相似文献   
70.
在太阳能储能装置中,保持相变储能单元组配灵活性不受影响的同时,为了增强板式相变单元的蓄热性能,对普通的矩形板式单元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了新型的梯形体单元,并利用理论分析得到了最优梯形体结构的理论解。将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设计出的新型梯形体板式单元不仅能充分利用相变材料本身的熔化特性提升储能装置的蓄热性能,还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在研究范围内,换热流体流速的增大和温度的增加可有效地提高单元的换热效率,其中,流速为0.12 m/s时最优梯形体单元比之矩形单元的蓄热性能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