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5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白云深水区具有复杂而特殊的地质条件:位于中生代俯冲带的构造软弱带、新生代减薄的洋陆过渡地壳和新生代盆地构造转换带,具有特殊的构造演变背景;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历史,形成了三层盆地结构;渐新世以来受到南海扩张的影响而持续沉降,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反的台阶式海侵型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总体形成下粗上细的沉积充填序列。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三角洲沉积,渐新世末(23.8Ma)发生重大地质事件从此成为深水陆坡环境,发育大型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这些地质条件无疑控制和影响了白云深水区构造演变、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正确认识白云深水区的基础地质条件,将有利于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圈闭地质评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油气圈闭系统的灰色特征。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圈闭评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圈闭灰色聚类评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位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最大的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已有一系列天然气发现。白云凹陷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油气勘探意义,故此称其为“白云深水区”。区内古近系文昌-恩平组巨厚烃源岩、浅海三角洲砂岩储层和新近系陆坡大型珠江深水扇储层、东沙运动形成的大量断裂和大型底辟带的存在,以及浅层含气亮点的广泛分布和北坡-番禺低隆起大型天然气藏的发现等显示,白云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有着大油气区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断层封闭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断层上下盘砂泥并置引起的封闭即岩性封闭型,另外一种是断裂(或泥岩涂抹)造成断层岩具有很高的孔渗压力而封闭,即断面封闭型。对于由并置作用引起的封闭,以Allan模式为基础,得到一系列断层剖面图进行并置封闭的定量评价。泥岩涂抹造成断层某些部分有较高的孔渗压力从而造成断层封闭,通过定义一些方便易得的参数,应用断面物质涂抹法得到该断层的泥岩涂抹系数、泥岩涂抹比率、及泥岩涂抹潜力等参数来评价断层的封闭性。最后,用实测地层压力对泥岩涂抹特性进行标定,确定大港千米桥地区大张坨的中下部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世洼陷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新采集的长电缆地震资料及地质、测井和地化资料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在始新世文昌期由一系列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组成,断裂对文昌组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但晚期白云凹陷的持续沉降以及巨厚的渐新统-中新统地层沉积,掩盖了早期半地堑的形态.断陷期的半地堑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分布,对这些半地堑的进一步分析有利于厘清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及促进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勘探实践和全区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证实,渐新世与中新世的界面为珠江口盆地的重大沉积-构造转换面,对应着南海扩张脊的跳跃和偏转、古珠江物源突变等白云运动重大事件(距今23.8 Ma左右)。该事件导致白云深水区陆架坡折带由晚渐新世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向中新世的白云凹陷北坡迁移,其位置从距今21 Ma以来基本维持不变。两种类型和位置不同的陆架坡折带控制了渐新世和中新世白云凹陷两种不同层序组合的发育:①距今23.8 Ma之前的沉积陆架坡折带呈NNE向展布,由NW向SE方向迁移,发育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层序组合;②距今21.0 Ma以来的陆架坡折带相对稳定地维持在白云凹陷北坡一带,走向为NE,发育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陆架坡折带控制了白云深水区各层序中相对富砂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低位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及陆坡区珠江深水扇砂体等有利储集层和成藏带的发育。SQ23.8和SQ21.0两个三级层序为白云运动的沉积响应,具有最为富砂背景的低位深水扇发育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渐新世的滨岸-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及新近纪的深水沉积储盖组合为白云深水区的主要勘探层系。白云深水区天然气藏及番禺天然气区的形成均受控于这两个陆架坡折带,表明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断层封闭性综合分析法及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层封闭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断层上下盘砂泥并置引起的封闭即岩性封闭型,另外一种是断裂(或泥岩涂抹)造成断层岩具有很高的孔渗压力而封闭,即断面封闭型。对于由并置作用引起的封闭,以Allan模式为基础,得到一系列断层剖面图进行并置封闭的定量评价。泥岩涂抹造成断层某些部分有较高的孔渗压力从而造成断层封闭,通过定义一些方便易得的参数,应用断面物质涂抹法得到该断层的泥岩涂抹系数、泥岩涂抹比率、及泥岩涂抹潜力等参数来评价断层的封闭性。最后,用实测地层压力对泥岩涂抹特性进行标定,确定大港千米桥地区大张索的中下部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18.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深水区东部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是一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珠海组3套有效烃源岩、早中新世富砂深水扇和晚渐新世陆架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及构造—岩性圈闭的复合油气成藏区。油—岩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结果和原油轻烃组成特征表明,LW3-1、LH34-2构造所产凝析油和原油及LH29-1构造气藏所产凝析油主要来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LH29-1、LH16-2构造油藏所产原油主要来自白云东洼恩平组烃源岩,该区凝析油和原油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天然气主要源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有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的贡献。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藏带主体有两期成藏,早期聚油,晚期聚天然气及凝析油,主成藏期在粤海期—现今,LH29低凸起成藏带油藏遭受气洗。白云深水区东部存在的5个断裂带、流体底辟是垂向输导体,区域砂岩层、不整合面与构造脊耦合形成侧向运载层,共同控制该区成藏带的有效烃源灶位置与运聚。  相似文献   
20.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①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裂陷期)低角度拆离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发育及烃源岩的规模。 ②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 晚期继承性断裂与构造脊组合控圈控运,优势鼻状汇聚型构造脊为优势油气运移和聚集区。 ③优质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珠江组下段成藏的关键因素。受陆架坡折带短期旋回迁移和沉积微地貌控制发育的多期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沉积体系的优质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和输导层。白云东洼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好,明确其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及其相邻区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