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5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电工技术   530篇
综合类   317篇
化学工业   617篇
金属工艺   166篇
机械仪表   322篇
建筑科学   432篇
矿业工程   180篇
能源动力   174篇
轻工业   582篇
水利工程   171篇
石油天然气   145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3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9篇
冶金工业   167篇
原子能技术   74篇
自动化技术   46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为解决传统的个人剂量计体积大、功耗高、探测效率低、光电转换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硅光电倍增管(SiPM)与CsI(Ti)晶体的便携式γ剂量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剂量计具有极低功耗和良好的剂量率响应特性,达到设计指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2.
为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绿色高效、高智能化的煤矸分选。探讨了煤和矸石共420张图像的2个灰度特征和4个纹理特征的分布情况,并分别模拟生产中的光照、淋水、粉尘环境对煤和矸石进行了图像采集,研究其对煤矸图像特征的影响;此外,针对光照强弱、湿度、煤粉沾染程度和样品种类4个试验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处理,应用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理论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以样本灰度均值为响应指标,研究各因素对煤矸图像灰度值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从而得到区分煤和矸石的最明显特征。特征分析表明,煤和矸石的灰度特征比纹理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从灰度均值和峰值来看,6~36 W的光照条件对灰度均值影响有限,却使灰度峰值波动严重;样本表面喷雾量的增加使灰度均值和峰值大幅下降,以0.08 g的喷雾量为转折点,灰度均值呈现出先急后缓的对数曲线下降趋势;煤粉量与灰度均值呈一次线性反比关系,灰矸的线性比例约为块煤和黑矸的4~5倍;单因素试验表明灰度峰值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而响应面试验表明煤和矸石的灰度均值在同一水平下区分度明显。研究结果有利于推进机器视觉煤矸分选技术的应用,实现井下煤矸分选...  相似文献   
993.
网络应用,如网络状态跟踪、服务等级协议保障和网络故障定位等,依赖于完整准确的吞吐量测量数据.由于测量代价大,网络监控系统通常难以获得全网吞吐量测量数据.稀疏网络测量技术基于采样的方式降低测量代价,通过张量填充等算法挖掘数据内部的时空相关性,从部分网络测量数据恢复缺失数据.然而,现有研究仅考虑了单个性能指标,忽略了多个指标之间的关联信息,导致恢复精度受限且整体测量代价依然很大.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大规模网络测量的数据恢复算法——基于关联学习的张量填充(Association Learning based Tensor Completion,ALTC).为了捕获网络性能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设计了一个关联学习模型,使用低测量开销的往返时延推测高测量开销的吞吐量,降低网络测量代价.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张量填充模型,同时学习吞吐量测量数据内部的时空相关性和来自往返时延的外部辅助关联信息,最终以更高的恢复精度获取全网吞吐量数据.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吞吐量测量代价下,本文所提算法的恢复误差比目前主流方法的恢复误差降低了13%,达到了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的统一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WM整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用于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的电压源型换流器,给出了新的开关矢量表,并提出了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文中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以有功功率为纽带,可对超导储能系统进行一体化的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十分适用于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级联型超导储能系统的整体协调控制方法,当系统未产生电压凹陷时,级联型逆变器通过相位控制实现对超导磁体的充电和电流维持;当系统产生电压凹陷时,通过状态空间反馈的方法迅速实现完全补偿,以保护电压敏感的负载;当凹陷解除时,又通过相角的渐变从电网吸收能量,以补偿超导磁体中能量的消耗。同时,在电流调节器的控制中,采用统一PI电压控制模式以保持级联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控制电压凹陷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无序、采样不均匀以及存在相互遮挡的工件点云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自适应通道维度注意力点云分割网络(PointECA)。该算法中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能够较好地融合不同尺度的局部邻域特征,得到较为丰富的全局特征信息;自适应性通道注意力模块能够对不同尺度局部特征的通道维度交互学习,实现较好的语义分割效果。此外,制作了用于语义分割实验的Workpieces数据集。大量实验数据表明:PointECA在无序且有相互遮挡场景下,对工件部件分割的平均交并比达到了95.42%,能够为无序工件的快速分拣提供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冯鸣阳  李梦瑶  华沙 《包装工程》2024,(8):233-241, 270
目的 元宇宙正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场域,探究元宇宙虚拟空间如何与高校教育更好地融合。方法 分析元宇宙新型教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应用场景,概述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从空间、交互、情境、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探索提升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效果的设计手段。结果 元宇宙时代下的教育空间不仅是技术建构的数据空间,也朝着有人文氛围和人际温度的数字校园方向不断发展,重点关注用户的在场感、沉浸感和体验感,保证元宇宙教育空间的生态性和规范性,从功能性和服务性上完成对传统教育空间的完善和超越,最终实现开放共享的普惠型教育空间生态。结论 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发展需要清醒地认识其教育属性,规避因其技术性突出而导致的技术囚笼风险,促进技术与教育良好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制作工艺,分0 h发酵、2 h发酵、4 h发酵、6 h发酵4个处理,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鉴定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 共检测出4种处理938种16类挥发性代谢物。发酵2、4、6 h与发酵0 h的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物质554种,相对0 h发酵分别增加差异显著代谢物364种、388种、400种,同时对照4种处理呈玫瑰花香气的rOAV,结合感官评审结果,得出本实验发酵4小时为玫瑰花红茶的最好处理,且发现关键呈玫瑰花香气的物质为壬醇、异戊酸苯乙酯、苯乙醛、2-苯乙醇、香叶醇、大马士酮、苯甲醇、异丁酸香叶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壬酸乙酯。结论 玫瑰花瓣能制作成质量优异的玫瑰红茶,常规发酵过程中4 h发酵的玫瑰红茶品质最佳。以上结果阐明了玫瑰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为实现玫瑰花产业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合金元素对Si3N4陶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金元素为添加剂制备氮化硅陶瓷.比较了Ti、Mg、Fe和A l四种合金元素对氮化硅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单一元素Fe的效果比较明显;探讨了Fe含量在0.25%~5%(质量百分数)之间对Si3N4生成的影响,为了避免Fe-Si化合物的生成,Fe的加入量不宜大于1%;对比了复合元素(Fe A l)添加与单一元素(Fe)添加的效果,在添加剂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元素(Fe A l)比单一元素(Fe)的氮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00.
数字孪生驱动的工业产品CMF设计服务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工业产品颜色、材料、表面处理(CMF)创新设计的效率和成功率,解决现有CMF创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知识获取效率低下、知识管理体系不完善、产品与设计一致性较弱等问题,立足于用户感性需求,引入数字孪生概念,借鉴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性地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数据模式的工业产品CM F设计服务模型框架;从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