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27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在多跨框架结构情况下,工程上通常需要采用变截面条形基础来调整由于跨度不同而引起的基础沉降差过大和基底反力不均匀问题。然而,用现有的理论来分析变截面条形基础是比较困难的。以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变截面弹性地基梁的有限单元法方程,并编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对比分析证明本文方法是可靠的,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解的结果非常吻合,且分析方法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2.
基于对膨胀土中模型桩的失水收缩模型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收缩过程中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重点探讨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性点的时间效应以及侧摩阻力发展在微观层面上的机理。  相似文献   
23.
基于对膨胀土中模型桩的失水收缩模型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收缩过程中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重点探讨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性点的时间效应以及侧摩阻力发展在微观层面上的机理。  相似文献   
24.
针对广西南宁膨胀土进行固结与蠕变耦合试验研究,探讨了非饱和膨胀土固结与蠕变变形特性,并且得到了对数形式的考虑固结与蠕变耦合的方程,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吻合.考虑固结效应的蠕变方程比用流变模型得到的蠕变方程更符合膨胀土的实际情况,研究成果为分析膨胀土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5.
:研究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中矩阵方程的优化和各种地基模型的位移矩阵方程的建立;对桩箱和桩筏基础情况下的共同作用提出了可行的分析方法,并将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讨论其共同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6.
基于指数荷载传递模型的单桩承载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桩基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指数型桩身荷载传递模型,该指数模型所需参数只有两个,且物理意义明确。引入该指数模型,并基于桩端荷载-位移关系为双曲线的假设,推求了桩-土共同作用的微分方程,经过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单桩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解析解,进而得到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可用于确定桩的承载力。工程实测结果与本文解析解结果的对比表明,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7.
Expansiv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its sensitive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ral groups of direct shear tests of Nanning expansive soil samples were carded out by improved direct shear apparatus. The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imate shear stress and residual shear stress at the interface of expansive soil-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linear relation can approximately reflect changes between the both shear stress and the three factors: vertical load, water content and dry density, just different degrees from each other;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load from 25 kPa to 100 kPa (up by 300%) can cause the average increase of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58% (for samples with 1.61 g/cm^3) to 80% (for samples with 1.76 g/cm^3), and an close average increase of 180%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increasing the water content from 14.1% to 20.8% (up by 47.5%) can cause the average decrease of the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40%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80%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and the average decrease from 25%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30%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increasing the dry density from 1.61 g/cm^3 to 1.76 g/cm^3 (up by 9.3%) can cause the average increase of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92%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138%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and an average increase of 4%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Sensitive analysis was further made to explain reason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oth shear stress induced by the three factors.  相似文献   
28.
对于大直径桩,要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来得到桩基础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无论是从加载条件还是测试技术上讲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测试数据来准确地预测大直径桩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进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是工程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桩的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模型,论述了运用灰色理论根据有限的试验数据预测大直径桩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的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有了其理论可靠,预测结果的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9.
何彬  肖宏彬  尹铎霖  尹亚虎  张韬 《人民长江》2017,48(21):108-114
为了探究膨胀土的膨胀变形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改变膨胀土的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和上覆荷载,对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有荷膨胀试验,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膨胀土有荷膨胀的时程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引入Sigmoid激励函数,建立了耦合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和上覆荷载的3因素膨胀土膨胀时程模型,并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分析表明,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膨胀土的有荷膨胀变形计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室内模型静载实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荷载下的膨胀土地基中桩的荷载传递特点、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的荷载分担比例关系等。试验表明:膨胀土中桩的静载试验所得到的P-s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在桩身中部以上迅速递减,且桩身轴力增加与桩顶荷载增加几乎呈线性关系,桩中部以下几乎变化很小;该模型桩的荷栽传递是以侧摩阻力为主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随桩顶荷载的增加也呈近似线性关系,但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在荷载分担比方面存在一个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