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91.
LiNix Co1-xO2合成条件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空气下固相结合成LiNixCo1-xO2的工艺及反应预处理方式,不同锂源,温度,和配比等因素对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OH为锂源,采取混合研磨后压块以及烘干Ni(OH)2,Co(OH)2后加入氢氧化锂的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合成反应的进行,在600℃预烧一段时间的下,750℃恒温合成的产物比650℃,850℃保温合成的产物层状结构更明显,首次充电容量更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合成时间的增长,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构更完整,电性能更好,按镍钴的不同配比,均能合成结构良好的LiNixCO1-xO2,而配比为n(Li):n(Ni):n(Co)=1.15:0.3:0.7时合成的产物初始容量较高,达到156.146mAh/g.  相似文献   
92.
钛铁矿原位合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充分利用钛铁矿中的钛和铁来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是天然钛铁矿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原位铝热、碳热还原法,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合成制备出了TiC-Al2O3/Fe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结构和性能,分析了铝热、碳热的反应过程.实验表明:反应产物主要为TiC相、Al2O3相和Fe相,还有少量Fe-Al相.大部分晶体颗粒尺寸约为3~5μm,分布较为均匀.金属添加剂改善了Fe对陶瓷相的润湿性,同时抑制了Al2O3和TiC间的高温化学反应,减少了气体的放出,界面结合得到了改善,促进了陶瓷材料的烧结致密.  相似文献   
93.
综述了高岭石/有机物插层复合物发展,分析了高岭石插层复合物插层机理,粘土矿物及高岭土有机物插层应用及插层复合物合成Sialon陶瓷的制备,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燃烧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元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燃烧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类体系稳定态燃烧波速度.得出了燃烧波速度的渐近表达式。结果表明,燃烧波速度在金属相的含量一定时出现极大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5.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催化材料以其光致电、空气净化、杀菌除臭、废水处理等独特功能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综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原理、研究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应用进程,分析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制备了TiC-Al2O3/Fe3Al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预热时间和热处理对燃烧合成过程及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时间的延长,燃烧温度和燃烧波速率都增加,产物晶胞参数增大,合成更为完全,无序固溶相进行有序化转变的程度增大.当预热5min时,Fe3Al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量明显高于无序固溶相,但继续延长预热时间很难将无序相消除;在750℃下进行热处理,可以制备出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97.
以氯化镧和硼氢化钾为原料,在900℃保温3 h制备六硼化镧(LaB6)超细粉末,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LaB6 多晶体.采用X 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光电子能谱仪(UPS)对样品的物相、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烧结保温时间、烧结压力、烧结温度和高温段烧结...  相似文献   
98.
运用高温合成的方法合成SrBPO5:Eu2+,Mn2+,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以及荧光光度计(PL)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表明,在1000℃下烧结6h得到SrBPO5单相。发光光谱测试表明,在350nm紫外线激发下,宽带发射最强峰位于400nm和498nm处,当Mn2+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发射光颜色从蓝色向蓝白色移动,测试结果说明SrBPO5:Eu2+,Mn2+有希望应用于白色LED方向。  相似文献   
99.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CRN)制备了Eu2+掺杂SiN4-基氮化物、氮氧化物以及氧化物LED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相关荧光粉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化时间的延长以及氮化温度的升高,Eu2+掺杂的SrSiO3∶Eu2+、SrSi2O2N2∶Eu2+、Sr2Si5N8∶Eu2+荧光粉的主要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发峰位发生变化,主要发射波长出现红移。这类荧光粉能够被近紫外-蓝光之间的光谱激发,呈现出橘红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光发射。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水热反应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Cr(NO33·9H2O,制备出了Cr掺杂的VO2(B(。结合XRD、XPS、FESEM、EDS和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目标产物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掺杂量(原子百分比,下同)为0.49%时,VO2(B(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其在电流倍率为0.1C时,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2 mA·h·g-1,较未掺杂样品高出36 mA·h·g-1,5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89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7%,明显优于未掺杂样品(60.6%)。EIS和CV研究显示,当掺杂量为0.49%时,VO2(B(电荷转移电阻和电化学反应极化明显降低,此进一步诠释了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