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VIC模型,选取黑河流域重要控制断面莺落峡为例,利用频率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SRES A2和SRES B2情景下,黑河莺落峡以上流域未来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蒸发均可能较基准年有所增加,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将导致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配的时程不均性加剧,莺落峡断面洪水事件和枯水事件的发生将更加剧烈;灌溉用水不足的风险将可能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实时校正作为提升洪水预报精度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洪水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洪水过程与洪水要素校正效果较差的问题,以横江屯溪以上流域为例,在对流域历史洪水数据的降雨径流序列与洪水特征值遴选的基础上,构建了暴雨洪水特征库,提出了一种结合卡尔曼滤波和K最邻近结点算法的联合实时校正方法。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未校正及单一校正方法,联合实时校正方法在减少洪水预报过程中的洪峰预报误差、洪量预报误差及峰现时间误差上更为有效,预见期在6 h及以下时仍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此方法对于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精度、有效预警和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研究区域洪水特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中长期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总结了中长期径流预报方法。从研究技术、径流成因、数据驱动模型、预报不确定性4个方面综述了中长期径流预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在径流关键驱动因子及其驱动机制、数据驱动方法的物理可解释性、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认识等方面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应注重对中长期径流物理成因、预报方法适用性和可靠性、中长期径流演变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变化环境下气候水文演变趋势对流域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中部中西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8-2015年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及径流变化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年降水量和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平均线性减少率为-1.05mm/a和-1.62mm/a;以1970和1979年为临界点,径流系列呈现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不同阶段内降水与径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由于非降水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存在差异;未来应加强进行径流变化归因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部分地区,实测水文资料匮乏制约了流域水资源量的评估,流域由于“汛期成湖、枯期成河”的典型特征更是增加了对缺资料地区进行水资源量评估的困难。选择老挝南乌河(河流流域)和柬埔寨洞里萨湖(湖泊流域)2个典型流域,采用遥感数据以及再分析气象产品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了实测水文资料条件不足时的河流和湖泊流域水资源量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河流流域进行水资源量评估的适用性较好,在湖泊流域进行水文模拟时,需要考虑利用湖区水位面积曲线计算湖泊动态水面面积。研究成果可为缺少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科学的水文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窟野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近60 a来实测径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实测径流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揭示了径流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窟野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80年和1998年为分割点总体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其中,1999年以来减少尤其明显。不同阶段的年降水、径流关系有一定差异,相比而言,汛期(6-10月份)的月降水量与径流量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关系;非汛期(11-5月份)的月降水径流关系点群散乱,在月平均气温低于5℃时,月径流量与月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窟野河流域汛期产流受高强度降水支配,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演变的影响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流域环境的变化导致流域径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区分和界定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对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关措施和行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支撑价值,也是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基于水文模型的划分方法在年以上尺度的分析中存在均化效应和附加误差,且由于参数较多相对比较复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Budyko假设理论建立一种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界定方法,并选取黄土高原三川河流域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与VIC模型分析结果比较研究表明,对于年以上尺度径流变化分析,该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缺乏真值,该方法丰富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理论,增进了对该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的澜沧江-湄公河水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合理分配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公平合理利用基本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公平性和现状性,并兼顾效率性与可持续性,选择了相应的指标建立层次结构,基于结合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的思想,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水量分配权重,并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对上述权重进行组合,最终得到各国的水量分配权重。以实际用水量占比和水量分配权重对比,结果表明:越南用水量约为其所得分配量的2倍,而其他国家用水量均小于分配量,为了保障各国对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权益,越南应向其他国家进行补偿。结论可为我国在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益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变化情势,进一步加强暴雨洪涝灾害管理,利用水旱灾害公报等统计公报与新闻报道、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结合获取的资料,梳理2020年主汛期发生的主要江河洪水编号事件与城市内涝事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并对比历史灾害数据,探究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情势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主汛期城市暴雨洪涝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上集中在7、8月中旬,空间上集中在西南、华东地区,其中四川省、安徽省尤为突出;2020年主汛期汛情严重,其呈现出极端性增强、流域洪水趋于严重的新特征,这反映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条件下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管理方面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大尺度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是目前评价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嘉陵江流域大尺度分布式VIC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VIC model),利用Maryland大学的全球1 km×1 km土地覆盖数据,同时参考LDAS(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成果,建立了嘉陵江流域VIC模型的参数库,通过4个水文站以上流域的水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VIC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嘉陵江流域各典型站的日、月径流过程,模拟的水量平衡误差在5%以内,日径流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均在70%以上,月径流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超过90%。该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环境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及洪水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