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1.
综述了载银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浸渍还原法、浸渍热分解法、复合纺丝法、化学沉积法、物理溅射法和前驱体载银法等活性炭纤维载银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载银活性炭纤维在生物医学、废气处理、水质净化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未来载银活性炭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HBP-HTC改性真丝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HBP—HTC)对真丝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实现了真丝织物酸性染料低温中性染色,并研究了改性真丝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经改性的真丝织物能够在pH=7、温度为55℃的条件下实现酸性染料的染色,并对弱酸性染料和强酸性染料均具适用性;改性处理对酸性染料染色的匀染性和色牢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3.
丝胶蛋白处理氧化亚麻纤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碘酸钠对亚麻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醛基,再利用丝胶蛋白溶液对氧化亚麻纤维进行改性接枝加工,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丝胶处理氧化亚麻纱线的增重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对氧化亚麻纤维的增重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氧化亚麻纤维经丝胶蛋白溶液处理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4.
利用改性聚酰胺超支化聚合物(PNP)在水溶液中制备纳米银,探讨了其还原、控制制备纳米银的机理,研究了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的抗菌性能,并利用PNP在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以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表明:PNP中的氨基能够主动诱捕、还原银离子,并通过PNP的分子网络结构对纳米银的生成起控制作用。通过调节银离子的量,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为13.23、4.34、2.66 nm的纳米银水溶液,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利用PNP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在99 %以上,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115.
利用自制的改性TiO_2纳米线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性整理,赋予棉织物抗紫外及自清洁性能。整理后的棉织物获得了较好的抗紫外性能和自清洁性能,UPF值可达77.21,紫外平均透过率TUVA为11.04%,TUVB为0.41%。在24 W紫外灯的照射下,滴有辣椒油的功能性棉织物在7 h内可实现自动清洁表面油污的功能,且由于改性TiO_2纳米线表面具有大量活性官能团,能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到纤维表面,使织物具有持久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16.
微流体纺丝技术被广泛用于制备微纳米纤维,能够很好地控制纤维的形状、尺寸、组成。文章首次利用微流体纺丝技术制备了丝素纳米银/PVA共混纤维,考察了影响纺丝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丝素纳米银/PVA共混溶液的质量比为1︰5,PVA甲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5%,注射泵推进速率为0.5 m L/h,步进平移频率为30 Hz,旋转电机速率为200 r/min时,制备出的纤维直径约为13~14μm,且整齐均一,粘连断丝现象较少,整体外观简洁美观。SEM和DLS测试表明纳米银粒径约为30~50 nm,且分散均匀,X射线衍射显示丝素纳米银/PVA共混纤维中确实存在纳米银的特征衍射峰,红外光谱(FTIR)的测试结果证明PVA与丝素纳米银共混后产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选择性氧化亚麻纤维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碘酸钠对亚麻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研究了氧化后亚麻纤维的结构。探讨了亚麻纤维大分子上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的过程,及其功能化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8.
HBP-NH2接枝氧化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端氨基超支化合物(HBP—NH2)对选择性氧化后的亚麻织物进行接枝,再经活性染料染色.探讨了端氨基超支化合物(HBP—NH2)接枝氧化亚麻织物工艺中的氧化时间、HBP—NH2溶液质量浓度、pH值、温度、时间对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g/L高碘酸钠40℃氧化10min,HBP—NH2质量浓度5g/L,pH值9.80℃接枝反应10min时,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9.
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制备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EPTAC)对端氨基超支化合物(HBP-NH2)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制备了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HBP-HTC),并采用佛尔哈德法测定其接枝量,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反应物质量比对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BP-NH2在室温下就能与EPTAC迅速反应,15 min时达到了最大反应程度,加热促使反应更加充分;在m(EPTAC):m(HBP-NH2)<2∶1时,其取代生成的季铵盐基团随比例升高而增加,通过控制m(EPTAC)∶m(HBP-NH2)能有效控制其接枝季铵盐基团的量.红外光谱中新特征峰的出现、产物分子质量不断增加均说明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基团已成功接枝到端氨基超支化合物上而获得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  相似文献   
120.
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高模、阻燃、耐腐蚀、耐高低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完善,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综述了聚酰亚胺的国内外开发进程,包括合成工艺及其应用,并对聚酰亚胺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