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键成藏期碎屑岩储层古孔隙度恢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气的成藏过程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事件,恢复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关键成藏期的孔隙度可以帮助定量恢复成藏期的地质条件,更好地认识油气成藏的过程。笔者以将今论古的地质思想为指导,创建了关键成藏期储层孔隙度的恢复方法。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亚段)储层为例,在对其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别对处于不同成岩阶段的一定深度下的储层孔隙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孔隙度综合影响因子的新概念;建立了在孔隙度综合影响因子约束下的孔隙度演化曲线;最后利用此孔隙度演化曲线,对东营凹陷草11-王59剖面上的沙四上亚段储层在几个关键成藏期的古孔隙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进行的古孔隙度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刘传虎  高永进 《特种油气藏》2011,18(6):10-14,123
济阳坳陷具有北断南超的构造特征,在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类型多样、储层复杂、油水关系特殊的砂砾岩扇体油藏,由于极端的非均质性和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其常规测井曲线特点与一般的砂岩储层存在明显不同,过去的解释方法也不适用.通过分析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储层岩性变化,提出了1套相对适用有效的储层识别、油水层判识和油藏参数的解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明显提高,为砂砾岩扇体油藏的深化勘探和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呈区域分布,是一套重要烃源岩,在盆地内部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但随着油气勘探难度增大,山前带新区的研究成为新热点,由于山前带钻探资料少,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缺乏深钻与露头的资料相互制约和盆山结合评价,目前研究较为薄弱。为了探讨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2014-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部署多口钻井,通过盆地与山前带的烃源岩对比,探索了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分布和厚度,评价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中下部发育巨厚、连片分布的优质湖相烃源岩,沉积中心可能更靠近博格达山;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一套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I-II1型为主,已达到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决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类型及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采用野外辫状河露头剖面观察实测的方法,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接触关系可以分为3类,包括侵蚀接触型、局部接触型和不接触型。这3种类型砂体在分布形式、泥岩夹层发育程度、储集物性和含油气性差异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沉积相带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控制作用。近源砾质辫状河沉积地形坡度较陡,水体能量高,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远源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局部接触型为主;砂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基准面升降变化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一定影响,当va与vs的比值较低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中等时,河道砂体以局部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较高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研究结果对指导油田开发阶段井网部署和提高采收率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