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61.
针对大型双馈式变速变桨(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如何保持输出电功率稳定和降低风轮转速波动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传统变桨距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转矩控制结合以独立变桨作为主体因素的多变量控制策略,并基于Bladed软件平台开发的外部控制器对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变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相对待统的变桨距控制,提出的变桨距控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额定转速下保持稳定的电功率输出,同时也能减小齿轮箱转矩尖峰.  相似文献   
62.
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具有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利用中深层地热向地面建筑物供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文中在考虑岩土层分层的前提下,建立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将其离散求解,并将求解的结果与某实际项目的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做了进一步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3.
64.
在脲醛复合肥的干燥过程中,既要严格控制温度,又要控制干燥空气的湿度,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空气半开放半循环微粉-流化床两级干燥技术包括恒速干燥过程和降速干燥过程,恒速干燥采用微粉干燥技术,降速干燥采用流化床干燥技术,可在保证脲醛复合肥性能的同时使其得到干燥。由于恒速干燥所需的热量来自降速干燥的余热,因此与单一气流干燥和单一流化床干燥技术相比,空气半开放半循环微粉-流化床两级干燥技术可显著降低干燥能耗。  相似文献   
65.
66.
郭娅  黄帅 《标准科学》2017,(2):57-62
开展职业防护镜光学性能实验室间比对,采用稳健统计法对不同实验装置测量职业防护镜球镜度、柱镜度、棱镜度、可见光透射比、雾度等光学性能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装置的检测能力,并最终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7.
使用CFX软件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燃气涡轮进行特性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燃气涡轮性能平坦、工作范围宽,能满足某型发动机的设计指标。仿真计算结果可以为发动机的改进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激光喷丸(LP)对TC17钛合金疲劳强度的影响,采用两次LP工艺对TC17钛合金进行了强化处理,并使用升降法测试比较了LP前后材料的疲劳强度。结果显示,LP可在TC17钛合金表面形成深度为11.7μm的微凹坑,产生的残余压应力为LP前的2.46倍。残余压应力的增大引起了裂纹源位置的变化及疲劳条带的细化,TC17钛合金的疲劳强度提高了3.9%。  相似文献   
69.
针对圆盘铣刀超声切削过程中出现易碎及抱死等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一种用于Nomex蜂窝复合材料超声切削加工的新型锯齿圆盘铣刀。为了保证新型刀具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对新型锯齿圆盘铣刀展开分析,推导建立了锯齿圆盘铣刀的动力学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锯齿圆盘铣刀进行模态分析,验证了锯齿圆盘铣刀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刀具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提供参数支持。结果表明:锯齿圆盘铣刀第十二阶振型理想,振动稳定,振幅分布有规律,楔角θ=12°为锯齿圆盘铣刀结构的最优选择,符合超声切削加工对刀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设计了一种新型锥体切向开缝结构的水力旋流器,并针对锥体开缝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开缝型式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锥体开缝会使水力旋流器的压降大幅降低;开缝长度由10 mm增大到50 mm的过程中,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开缝长度为20 mm时最佳;第二条缝隙的开缝位置由锥体底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分离效率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底部缝隙80 mm时分离效率最高;保持出口截面积不变,在底部开6 mm长的缝隙,另外在最佳开缝位置处开一条长缝隙时的分离效率最高,且与底部缝隙呈反方向分布是最优的开缝型式,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对比,在高流量下其分离效率仅降低了1.48%,但压降降低可达36.84%,节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