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47篇
  免费   9763篇
  国内免费   5369篇
电工技术   6594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7926篇
化学工业   16085篇
金属工艺   5810篇
机械仪表   6768篇
建筑科学   8512篇
矿业工程   2824篇
能源动力   2745篇
轻工业   8689篇
水利工程   2274篇
石油天然气   4992篇
武器工业   1013篇
无线电   120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41篇
冶金工业   4228篇
原子能技术   1249篇
自动化技术   14298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677篇
  2022年   3097篇
  2021年   4434篇
  2020年   3383篇
  2019年   2693篇
  2018年   2941篇
  2017年   3378篇
  2016年   3040篇
  2015年   4464篇
  2014年   5542篇
  2013年   6645篇
  2012年   7366篇
  2011年   8150篇
  2010年   7161篇
  2009年   6971篇
  2008年   6934篇
  2007年   6185篇
  2006年   5783篇
  2005年   4791篇
  2004年   3172篇
  2003年   2489篇
  2002年   2373篇
  2001年   2070篇
  2000年   1840篇
  1999年   1846篇
  1998年   1500篇
  1997年   1242篇
  1996年   1119篇
  1995年   1011篇
  1994年   765篇
  1993年   598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369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991.
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是监测深水表层钻井过程中井底当量循环密度(ECD)和循环温度的重要工具。通过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现场技术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井下环空压力、钻柱内压和温度等工程参数,进而了解和分析井下工况,为深水表层钻井作业和动态压井钻井技术提供指导。设计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以ARM为核心,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随钻压力与温度的采集传输。完成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振动和抗高温和低温的优点。监测装置已经在我国南海第一口深水井LW6—1—1井的领眼井中成功进行应用试验,验证了其在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条件下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可靠性,测量得的数据能真实反映钻井工况。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视频跟踪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主控芯片、CMOS图像采集、多端口SDRAM控制器、图像VGA显示、SOPC系统和云台控制驱动等电路的设计。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图像采集、缓存、显示和云台驱动;在SOPC系统中加入代码,可以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定位,改变云台转动方向,实现自主跟踪。  相似文献   
993.
Cyanate ester (CE)/bentonite (BT)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 blending of CE with NH4+‐BT. The nanostructure of CE/BT nanocomposites was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t was found that partially intercalated and partially exfoliated structures coexisted in CE/BT nanocomposites containing 2.5 wt % BT with respect to that of bulk CE. Below 2.5 wt % BT content, a totally exfoliated and disordered structure was formed in the nanocomposites. The exfoliated BT enhanced the toughness of CE/BT nanocomposites. The impact strength showed a maximum of 7.1kJ/m2 at 1 wt % BT, compared to 3.8kJ/m2 of pure CE. Furthermore, result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suggest that CE/BT nanocomposites have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6: 632–637, 2005  相似文献   
994.
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缨  黄凤萍  梁振海 《陶瓷》2007,(5):36-41
详细的介绍了碳化硅原料的生产,碳化硅陶瓷的抗氧化、耐酸碱等化学性能,微观结构、色泽、热膨胀和导热系数、硬度、韧性等物理性能。并阐述了3种常用碳化硅陶瓷的致密化技术以及碳化硅在耐火材料、军事、航空航天、钢铁、电气和电工等工业部门的应用以及优越的性能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A novel CeO2–Y2O3 (CY) washcoat on cordierite honeycomb was prepared by an impregnation method, which was used as a support to prepare a Pd catalyst. A model reaction of the complete combustion of toluene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Pd/CY catalyst. The CY washcoat support and the Pd/CY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Raman spectroscopy, H2-TPR and SEM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ashcoat the CY washcoat has better adhesion and higher vibration- and heat-resistance. The CY washcoat can anchor well Pd onto the cordierite honeycomb substrate. The formation of a CeO2–Y2O3 solid solution and the steady present of PdO occur at high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resulting in a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On a Pd/CY catalyst calcined at 500 °C, a 99% of toluene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at 210 °C, and it was stable for reaction time up to 30 h.  相似文献   
996.
欧阳斌林  胡亮  王璐  果莉  杨方 《测控技术》2014,33(8):137-140
采用ARM单片机LM3S9B96控制单相桥开关,以恒流源向原边线圈充放电,可以实现电感式阅读器和ID卡的功能,原、副边线圈一样,只有5匝。线圈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4 mm,两线圈的径向偏差允许在10 mm以内。工作周期分成充电时段和测量时段两部分,测量一次ID码(32-bit)的时间为16 ms。设计了试验电路和控制程序,测量出了ID卡上的电源特性,做了波形分析。通过试验证明可以实现ID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7.
宋芳  黄民 《上海化工》2007,32(12):36-39
综述了绿锈的结构组成等特性,介绍了绿锈的合成方法、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应用,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PPS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聚苯硫醚(PPS)与其他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PPS PA66、PPS PC、PPS PPO等的共混及其性能。此外,展望了PPS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最小均方误差(LMS)和最小二乘准则(RLS)的神经网络语音水印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短时能量和最小相对均方误差(LRMS)准则的神经网络语音水印算法。首先在首帧语音中嵌入同步序列,然后求出每帧的短时能量并对大于设定阈值的语音帧进行小波变换,最后利用以LRMS准则构建的神经网络实现水印的嵌入和提取。通过合理设定短时能量阈值,实现了水印容量和鲁棒性的平衡,而采用Levenberg-Marguardt(LM)算法地让网络迅速收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文献[8]相比,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方案收敛速度更快,对于噪声,低通滤波,重采样,重量化等攻击有更强的鲁棒性,性能平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 MIMO)雷达的角度估计算法,基于收发共址的十字阵MIMO雷达系统,将四元数理论应用到 MIMO雷达角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估计算法。通过构造四元数模型,结合增广矩阵束( Matrix enhancement and matrix pencil, MEMP)方法构造增广矩阵,并证明该矩阵的秩 等于目标总数,且不受目标相干性的影响,结合ESPRIT算法实现了对MIMO相干目标的角度估 计。算法无需谱峰搜索,能够实现参数的自动配对,同时降低了运算复杂度。仿真实验进一 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