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40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耿国龙  刘林林  侯凯湖 《化工进展》2014,33(5):1180-1184,1194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油加氢脱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油加氢脱氧反应机理、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的选择与改性、本体型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加氢脱氧催化剂的稳定性等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催化剂的活性低和水热稳定性差,因此开发具有适宜酸性质和孔结构的高活性和良好水热稳定性的加氢脱氧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采用热沉淀法制备了非负载介孔Co-Mo-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分析了焙烧温度和超声振荡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并以苯酚为探针分子,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非负载介孔Co-Mo-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最可几孔径3.9 nm)和良好的苯酚加氢脱氧活性;在热沉淀过程中辅以超声振荡可有效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尺寸、均匀度和介孔结构,可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约50%,使苯酚的加氢脱氧活性提高约45%.  相似文献   
53.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Pt纳米簇-Sn丙烷脱氢催化剂。基于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BET、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TG等表征结果考察了载体干燥时间、制备方法、助剂Sn等对Pt纳米簇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聚乙烯基吡咯烷酮):m(Pt)=30:1,浸渍时间8 h,负载型Pt/SiO_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Sn助剂的添加对Pt/SiO_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影响显著,添加适量Sn不仅增加了催化剂中的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而且显著抑制了催化剂上的积碳,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反应30 h后催化剂[N(Sn):N(Pt)=25]的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仍分别稳定在18.8%和93%。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利用正交配点法计算了蛋壳型催化剂的等温有效因子。文中通过坐标变换将非零一区间的两点边值问题转化为[0,1],区间的两点边值问题,使计算过程比 G 法简便,且计算精度亦优于 G 法。  相似文献   
55.
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精馏元件.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在内径Φ20 mm冷模装置上优化了新型催化精馏元件的结构参数,并对其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填料层压降△P/Z、泛点填料因子ΦF和压降填料因子ΦP的关联式.结果表明:新型催化精馏元件具有液泛气速高、持液量稳定、催化剂装填量大、装填方便和单位床层高度压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6.
以MgAl_2O_4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Mo摩尔比0~∞的MoNi基和系列助剂改性的Mo基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含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合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结果,较详细地考察了Ni/Mo摩尔比和助剂改性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i可以减弱活性组分MoO_3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MoO_3的还原,降低了MoO_3的还原温度。减小Ni/Mo摩尔比可增加催化剂表面的弱酸量,有利于植物油C-O键的断裂;助剂Fe的加入,虽使催化剂的总酸量减少,但却使其L酸量明显增加,且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氢数量,这二者均有利于植物油C-O键的断裂。在Ni/Mo=2.5的MoNi基催化剂上,植物油加氢脱氧的脱羰/脱羧产物选择性高达90.2%;在10%Fe(NO_3)_3改性的Mo基催化剂上,植物油加氢脱氧的脱水产物选择性为91.8%。  相似文献   
57.
环丁砜连续萃取精馏从C8芳烃中分离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以环丁砜为溶剂,亚硝酸钠为阻聚剂,采用连续萃取精馏方法从C8芳烃中分离苯乙烯。分别以苯乙烯的纯度和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萃取精馏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剂油比、回流比、塔釜温度等进行了考察。基于正交实验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在适宜的条件下,苯乙烯回收率和纯度可分别达到59.5%和95.9%。  相似文献   
58.
对由马来酸酐胺化热聚合(方法Ⅰ)和由L-天冬氨酸单体热缩聚法(方法Ⅱ)合成的聚天冬氨酸(PASP)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工艺路线和反应条件的改变影响了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产物的静态阻垢试验结果表明,方法Ⅰ所得产物在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3000左右时的阻垢率和方法Ⅱ所得产物在Mw为5200左右时的阻垢率相当。利用SEM对碳酸钙垢型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PASP的加入导致了成垢严重的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59.
采用水热合成晶化法制备了纳米级Hβ分子筛,然后采用机械混捏法制备了纳米复合Al2O3-Hβ烷基化催化剂。采用SEM、NH3-TPD、XRD、Py-IR技术表征了Hβ分子筛和Al2O3-Hβ烷基化催化剂,并以正己烯、正庚烷与混合C4烃类的混合物为模拟原料,在连续高压固定床微反装置中考察了Hβ分子筛的制备条件(晶化方式、n(TEAOH)/n(SiO2)、n(H2O)/n(SiO2))以及Hβ分子筛与拟薄水铝石的质量比(以w(Hβ)表示)对Al2O3-Hβ催化剂烷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旋转晶化、n(TEAOH)/n(SiO2)为0.3、n(H2O)/n(SiO2)为8、w(Hβ)为80时,所制备的Al2O3-Hβ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烷基化催化性能;在压力2MPa、温度90℃、液时空速2h-1、氢/油体积比10的条件下,烷基化产物收率高达70%,活性稳定时间50h。  相似文献   
60.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型 Ni-Mo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 N2吸附-脱附、XRD、NH3-TPD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酸和苯酚为探针分子考察了 nMo/nNi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可制备较高比表面积的双介孔结构的 Ni-Mo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剂组分主要以 β-NiMoO4物相存在;在 nMo/nNi为0~0.8时,催化剂的孔容、比表面积、中强酸强度及其加氢脱氧活性均随 nMo/nNi的增加呈非单调的变化趋势。nMo/nNi为0.6时,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在0.3 MPa、 210℃条件下,苯酚的脱氧率达到99.9%; 0.3 MPa、270℃条件下,乙酸的脱氧率达到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