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刘伟新  李佳霄 《现代电视技术》2009,(12):120-120,130
本文主要介绍了音箱的工作原理,音箱与功放的匹配问题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对音箱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江西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西省5个项目示范县实施3项中医技术推的广效果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和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3项技术的有效率(含治愈)分别为80.6%、74.6%、71.8%;愿意推广技术的医生分别占91.4%、93.3%、89.7%,影响因素为安全性、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所在单位是否有开展条件。患者对技术的综合满意率分别为97.0%、96.1%和88.7%,患者对技术的了解程度、医生使用的熟练程度、治疗结果、治疗时间是否充分、治疗时间是否节约5项是影响因素。结论江西省3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33.
近几年来应用滚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借助光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追踪油田实际生产动态,开展惠州26-1油田的生产历史拟合,不断加深了对油田地质条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种生产作业措施,并向油田作业者提出了多项合理的生产作业建议,给油田生产动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进了惠州油田群的增储挖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粘土矿物在石油生成、运移、聚集及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利用SEM/ESEM分析研究粘土矿物的优越性尤其明显。以往对粘土矿物的分析手段着重于精确分析粘土矿物的成分和晶体结构(如X粉晶衍射等)。  相似文献   
35.
本刊讯长沙锌厂是一家建厂60多年的有色冶炼企业,主要产品有锌锭、锌粉、高级氧化锌及工业硫酸等。多年来,炼锌一直采用重油为燃料,它是一种较落后的冶炼工艺,由于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1999年底,该厂经过认真研究、考察、论证,作出了以气代油的正确决策,即新建一套煤气发生炉系统,以煤气代替重油作为炼锌的燃料,该系统于2000年6月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投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从九月份起,该厂已开始盈利,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得到了…  相似文献   
36.
<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氩离子抛光仪,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样品表面的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实现了对泥页岩中纳米级别孔隙特征的分析。氩离子抛光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其目的是利用离子束对样品表面进行削平抛光处  相似文献   
37.
基于立体开发理念,在剖析陆丰凹陷构造演化和成藏组合特征、深化陆丰13-1油田新近系挖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古近系到新近系惠陆低凸起构造高点"漂移"的新认识;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储层描述技术组合,揭示了古近系恩平组地层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配置关系;通过陆丰地区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陆丰凹陷古近系油气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动了古近系评价并LF13-1-9PH井的钻探,发现了珠江口盆地第一个具商业价值的古近系恩平组油藏.构造高点"漂移"规律认识上的突破,推动了陆丰13-1油田古近系恩平组的突破,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富有机质页岩高温高压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借助重量法开展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干燥样品在高温高压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实验最高压力25 MPa,最高温度为80℃,观察到高温高压下由于吸附相密度和游离相密度不断变化所导致的过剩吸附量显著下降,并出现高温反转现象。二元Langmuir模型需要通过吸附相密度将过剩吸附量校正为绝对吸附量后才可使用。将吸附相密度作为变量,采用Langmuir三元模型直接对不同温度下的过剩吸附量进行非线性拟合来获取Langmuir参数。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Langmuir体积逐渐降低,而Langmuir压力逐渐升高,基于不同温度下的拟合结果建立了温度与Langmuir参数间的关系,可进一步推算埋藏条件下吸附气的变化 规律。  相似文献   
39.
珠江口盆地L油田油藏类型为厚层海相砂岩油藏,由于井少且未开发,取心有限,难以准确描述厚砂体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而储层内部不稳定分布的夹层又是影响开发方案制定的最关键地质因素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物性分析,在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类比珠江口盆地已开发的厚层砂岩油藏隔夹层分布特征,总结出研究区隔夹层的分布模式,并结合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定量地表征研究区隔夹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夹层分为顶钙、层内钙、层内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4类。研究成果对L油田开发方案中井型及井网部署的确定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规避地质油藏风险。  相似文献   
40.
泥页岩物质组成多样且孔隙结构复杂,明确其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预测泥页岩油气富集层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东营凹陷S井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氮气吸附-压汞联合测孔法,获取泥页岩完整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不同类型孔体积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泥质粉砂岩以大孔为主,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以介孔和微孔为主。通过分析矿物组分、有机组分与孔隙结构的关系,探讨孔隙结构发育的影响因素,发现泥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和类型对介孔和微孔发育影响较大,碳酸盐类矿物对孔隙结构发育的影响受其成因控制;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对孔隙结构的发育影响更显著。分析孔隙结构、矿物组分和有机组分的剖面演化特征,发现在埋藏演化过程中,矿物转化、有机质生烃及埋藏压实作用共同导致孔隙演化的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