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4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氨酸钠溶液提纯沼气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有机胺-甘氨酸钠溶液吸收CO2提纯沼气的适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加热再生的方法对甘氨酸钠溶液的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0.5~3 mol/L)甘氨酸钠溶液对CO2吸收速率和吸收负荷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气流速度对于甘氨酸钠溶液对CO2吸收速率和吸收负荷的影响以及温度对于甘氨酸钠溶液对CO2吸收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吸收量也越大,但吸收负荷越小;气流速度对甘氨酸钠吸收CO2速率影响较为明显;温度对甘氨酸钠吸收CO2速率影响较小。另外,甘氨酸钠溶液具有稳定的再生性能,适宜的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分别为108℃和3 h。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提高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氧气的回收率和体积分数,提出了一种在反吹步骤中采取适当中断次数和时间的不连续反吹方法,并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对氧气的回收率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连续反吹步骤可以显著提高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回收率和产品气纯度;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后反吹中断次数为2、反吹中断时间为0.3s时,与连续反吹相比,氧气回收率最大提高了9.2%,产品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44.
微型VPSA制氧流程反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型VPSA制氧反吹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吹气量、节流阻力、产品气量对产品气纯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反吹流程的VPSA流程制氧效果明显优于无反吹流程;恒压反吹流程的制氧效果优于增压反吹流程.相同条件下,随着反吹气量的增加,产品气纯度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值;节流阻力越小,产品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越高,对应的最佳反吹气量和最佳反吹比越大;VPSA流程的最佳反吹气量和最佳反吹比远远小于PSA流程.  相似文献   
45.
压力对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吸附器进出口和储气罐内的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压力曲线的分析,可以将无均压流程的吸附循环划分为升压吸附、卸压解吸和反吹清洗3个阶段,将有均压流程的吸附循环划分为均压升压、升压吸附、均压降压、卸压解吸和反吹清洗5个阶段;并对均压步骤、均压时间、反吹阻力等参数对压力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Sips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浓度气相萘在OMCs上的静态吸附行为(R2 > 99%),吸附量呈CMK-5 > CMK-3 > FDU-15排列。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介孔促使3种吸附剂对萘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扩散系数。具有微通孔结构的CMK-5和FDU-15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综合吸脱附动力学分析,CMK-5在3种吸附剂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7.
建立一套径向流变压吸附制氧实验装置,对径向流制氧流程的吸附时间、均压时间、节流孔径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压时间对产品气浓度影响最大,最佳均压时间为2到3s;其次是吸附时间,最佳吸附时间7s;节流孔径对产品气浓度也有很大影响,最佳节流子孔径为1.2 mm.装置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浓度为93.5%的产品气,产气量0.1...  相似文献   
48.
采用二维数值模型对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过程吸附床内的氧气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吸附相中氧气和氮气浓度也进行了探讨。数值结果直观地显示了吸附床内的浓度场及其分布规律,并据此结果分析了吸附床内浓度演变过程。发现,在首个循环结束时氧气浓度可提纯到70%左右;在循环稳定后,传质区长度约占整个吸附床的35%左右,在传质区前沿存在陡峭的浓度波锋面;边流效应的存在使得浓度锋面呈月牙形分布,并且会使壁面过早地穿透,影响吸附床性能。  相似文献   
49.
陈旭  刘向军  刘应书 《矿冶》2011,20(3):82-85,94
轴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气流的均布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建立了反应器和分流板的物理模型和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分流板上开孔孔径、孔隙率等对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流板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0.
机载氧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各国飞机供氧系统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目前航空领域各种供氧方式,指出分子筛供氧是目前机载氧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该技术发展起来的用于油箱防火防爆的联合制氮制氧系统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