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4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01.
闫法义  姚健 《电源技术》2023,(4):498-501
流场结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合适的流场结构能显著提高PEMFC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新型流场结构,将新型流场流道级数以及横截面积作为研究重点,利用三维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新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横向流道级数和进出口面积比的不断增加,电池输出性能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采用三级横向流道能使新型流场结构有最高的输出性能,均匀递减型流道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02.
徐乐钱  刘宇  甄玉  李朋  姚健 《锻压技术》2023,(10):154-160
为探究在中低合金钢线材轧制产线上生产M2高速工具钢的可行性,采用Gleeble-3500试验机对连铸M2高速工具钢进行高温拉伸性能测试,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中的Shaperolling模块,对某特殊钢厂的中低合金钢高速线材生产线进行建模,模拟分析该产线轧制M2高速工具钢的温度及轧制力。结果表明:连铸M2高速工具钢合理的热加工温度范围为800~1200℃,通过适当降低轧制速度、调整精轧机前水箱冷却强度、控制轧件进入精轧机的温度以及加大精轧机段的水冷强度等方式,使工艺具备可行性。此外,由于轧制M2高速工具钢所需的轧制力远高于中低合金钢,所以还需要对轧机载荷能力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203.
回收退役三元锂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资源匮乏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一种先进、简单的前端提锂工艺,将拆解退役锂离子电池得到的正负极混合粉置于管式炉中,在750℃下对管式炉维持一定的压力并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焙烧1 h,焙烧后得到含锂焙烧粉。再往焙烧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制成浆料,并持续性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经固液分离后得到含碳酸氢锂的溶液,再将溶液经加热分解后制备得到纯度为99.5%的电池级碳酸锂。整套工艺锂综合浸出率可达99.05%,回收率可达99%,在实现高回收率的基础上兼具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为目前较为先进的回收技术之一,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锂回收难、回收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4.
设计了一套氢燃料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基于比例调节阀、电磁阀、质量流量计、加热保温管路等设计了供气及尾排系统,实现了反应气体的温度和流量的精确控制;基于电磁阀、变频水泵、热交换器、增湿罐等设计了冷却及加湿系统,使电堆温度始终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增湿器原理为鼓泡和喷淋式增湿,可实现高效增湿;基于西门子PLC和研华工控机设计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设计了实验对测试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5.
以提纯的光伏晶硅废料为原料,添加高导热的片状BN粉末,采用冰模板法与真空浸渗环氧树脂(EP)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EP/Si3N4-SiC-BN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Si粉氮化反应产生的晶须在Si3N4-SiC-BN三维网络骨架中相互接触并分布在垂直定向的孔隙通道内;BN用量为晶硅废料质量的20%时,EP/Si3N4-SiC-B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大,为1.08 W/(m·K);随着B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降低,BN用量为晶硅废料质量的5%时,抗弯强度最大,为133.6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