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9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尺度结构动力方程及其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发生损伤时其动力参数的变化特征.应用小波变换,推导了多尺度结构动力方程来分析结构动力系统中的损伤识别.面向结构损伤识别,描述了多尺度动力方程能获得更丰富的结构参数变化信息.根据时变动力系统的结构损伤识别数值计算的特点,应用状态空间法来对结构损伤动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激励荷载下的损伤数值模拟和损伤时域识别,研究了多尺度损伤识别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对损伤预警的敏感性;系统输入荷载频率成分对损伤信息分布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对于在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健康监测中合理选择传感器位置、采样频率及确定信号分解的尺度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封闭薄膜屋盖的风致气动力失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挠度薄壳的无矩理论,建立了薄膜屋盖的控制方程.采用势流理论并结合空气动力学中的薄翼型理论推导了作用于封闭式薄膜屋盖表面的气动力,从而建立风与薄膜屋盖的动力耦合作用控制方程.分别得到了二维和三维薄膜屋盖模型的无量纲特征方程,并利用单模态法求解屋盖的临界发散失稳风速和双模态法求解屋盖的临界颤振失稳风速.通过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结果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屋盖气动力失稳的临界风速及其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93.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结构多精度损伤识别结果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结构的损伤检测中,由于传感器数目、测试噪声等因素,限制了结构损伤检测与识别的能力。不同的损伤识别方法在检测过程中识别的精度不同,使用单一的损伤检测识别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将Dempster-Sharer证据理论应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将各种识别不同精度的检测方法融合,使最终识别的结果更为可靠、精确。通过对钢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模拟计算,验证了D—S证据理论在融合多种不同精度损伤识别方法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屋盖结构以非共振响应为主,因此适用于共振响应的阵风荷载因子法已不再适用,而LRC法由于具有计算繁琐、与响应位置和类型有关等不足而难于应用。提出以最大(小)升力为目标的荷载升力相关(LLC)法,分析其原理,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当风压为全相关时,LLC法得到的等效风荷载即为屋面的脉动风压,因而LLC法将用于结构整体计算和围护结构计算的风荷载公式相统一。通过两个实例检验LLC法计算低层房屋屋盖结构等效风荷载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跨越输电塔线耦合体系的风振响应问题,以规划中的世界第一高塔--某大跨越输电塔线工程为原型,采用离散刚度法设计制作了塔线体系的气弹模型,并在紊流风场中进行了多个风向角、多个风速下的单塔和塔线体系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输电塔的响应可以分解为共振响应与背景响应.通过分析塔线耦合作用对输电塔2部分分量的影响,揭示了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特性.塔线体系与单塔相比,由于阻尼的增加导致共振响应有所降低,而迎风面积的增大使得背景响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析塔线体系总的风振响应必须同时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对2部分分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双塔情况下冷却塔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双冷却塔的干扰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塔间距和风向角情况下冷却塔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计算单座冷却塔的风荷载并与规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CFD方法用于模拟冷却塔风荷载的可靠性.算例分析表明,在固定双塔间距条件下,后塔阻力系数随风向角增大呈递增趋势,并当双塔平行排列时达到最大;当双塔前后排列时,后塔阻力系数随塔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并趋向单塔结果;当双塔平行排列时,应尽量避免塔间距为1.1~1.4倍冷却塔底面直径,此时干扰效应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97.
风致内压及其对屋盖结构的作用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次风灾调查证实,由于台风中门窗受损建筑物突然开孔而出现较高的风致内压是造成建筑物山墙倒塌、屋面掀翻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对突然开孔状态下的风致内压及其对柔性屋盖结构的作用研究甚少,从理论分析方法和风洞试验两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关于建筑物在开孔情况下风致内压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内压瞬态波动理论,明确突然开孔时弹性屋盖发生共振的条件和机理,同时介绍了突然开孔情况下风致内压及屋面结构风振响应风洞试验研究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the air influence factors, this paper presented a method to simulate the air aerodynamic force effects including the added air mass, the acoustic radiation damping and the pneumatic stiffness. The infinite air was modeled using the acoustic fluid element of commercial FE softwar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mbrane roof models were coupled with fluid model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FE computation and those obtained by the vibration experiment for a cable-membrane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Furthermore, applying the method to a flat membrane roof structure and using its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nonlinear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for such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roofs, including the roof-air coupled model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ir has large influence on vibrating membrane roofs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comparing the nodal time-history displacements, accelerations and stress of the two different cases. Meantime, nume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method developed can successfully solve the nonlinear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embrane roof with aerodynamic effects.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连续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模型的两种加载方式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转换节点与柱不带轴压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特性,得到了不同于普通框架节点的转换节点的破坏机制、耗能能力、强度退化等.分析得出节点型钢腹板的剪应力方程,利用试验数据可求得腹板上测点的应力值.为了与试验结果相互验证,建立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证明了转换节点在地震力下的受力特性符合节点斜压杆机理.  相似文献   
100.

为获得多假设最大联合概率决策融合准则的多假设自适应算法,通过对原算法中各权重系数求偏微分,结合简单计数方法,给出了自适应决策融合中的各个系数增量表达式,并进行了收敛性证明. 该算法在系统参数未知及参数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均能进行决策融合. 针对两假设自适应决策融合问题,将该算法与Mansouri 的算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在多假设情况下对该算法进行了应用,并给出了提高收敛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