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宋红梅 《电力设备》2006,7(11):116-117
2006年10月27~28日,为期2天的“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协作网(以下简称协作网)第二届年会于海滨之城青岛顺利召开。协作网由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成立,第一届协作网会议于2005年在江苏苏州召开.每年一次的协作网会议为发电企业探讨超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交流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经验.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82.
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低碳锰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丁桦  杜林秀  宋红梅  郑芳 《金属学报》2006,42(11):1227-1232
对一种低碳锰钢进行了终轧温度高于Ar3卷取温度的不同控轧控冷处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终轧变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时,有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和一定含量的贝氏体组织.终轧温度降低到800℃,实验钢产生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当冷速增加到60℃/s且卷取温度为400℃左右时,铁素体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晶粒得到细化,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有较大的提高,但延伸率较低,屈强比较高.通过控制终轧温度为800-850℃、冷速为40℃/s左右以及卷取温度为550℃左右时,低碳锰钢可以获得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铁素体晶粒尺寸为8-8.5μm,贝氏体体积分数在30%左右,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3.
宋红梅 《电讯技术》2011,51(3):47-51
针对数字电视地面多媒体广播(DTMB)接收机申多数传统载波恢复算法估计范围较小,且没有考虑定时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粗偏调整结合扫频的低复杂度载波恢复算法.该算法兼容不同的发送制式以降低接收端的实现复杂度.为了保证估计性能,算法先利用PN的时域特性进行粗频偏调整,然后用变步长扫频估计剩余大频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  相似文献   
84.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状况及分类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州市采煤塌陷使大面积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根据徐州市采煤塌陷地的破坏特征、塌陷特点提出分类治理对策,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铌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低碳铌微合金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在实验室对该实验钢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低碳铌微合金钢的强韧化机制.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0.5~30 ℃/s)内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控轧控冷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组织得到细化,强度提高,但屈强比也随之增加;降低卷取温度使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略有增加,强度有所提高.初步探讨了贝氏体对实验钢性能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