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42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29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纵横向分布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礁滩相带迁移演化模式。认为中古51井区沉积相以灰泥丘、台内滩和滩间海为主,台内点礁和生屑滩相次之;中古51井区台内礁滩相带在良里塔格组三段-二段沉积早期形成,平面上分布在塔中10号带附近,台缘礁滩相带形成于良里塔格组二段沉积晚期-一段沉积时期,沿塔中Ⅰ号带分布。总体上,礁滩相带具有由下至上,从台内向台缘逐步迁移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数百块碳酸盐岩薄片和抛光面中各种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和成因的观察,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共识别出11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各胶结物的特征,并确定了胶结物的分布和形成次序。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碳酸盐岩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从而为该区孔隙演化史的建立和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阐述发生液化烃泄漏事故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液化烃罐间的安全管理,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探讨发生液化烃泄漏事故后有效的处理措施,杜绝液化烃泄漏着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对西太平洋公司ARDS装置反应器管线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防止发生裂纹所采取的安全对策,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95.
砂岩透镜体油藏聚油机理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油气运移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砂岩透镜体油藏聚油机理,根据砂岩透镜体油藏与烃源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其划分为源岩内和源岩外两种模式,认为毛细 是源岩内砂岩透镜体聚油的主要动力,而排烃压力、浮力等动力大于毛细管力、粘滞力等阻力是源岩外砂岩透镜体油气聚集的必要条件。典型实例分析对寻找砂岩透镜体油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大庆油田西苑小区应用砼小型砌块的经验 ,讨论了混凝土小型砌块的优缺点 ,并针对砌体结构的裂缝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7.
98.
通过对火焰切割机外部一次信号的合理设计,达到对切割机准确控制之目的,既提高了定尺合格率,又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燃气。  相似文献   
99.
简单介绍了新型功率器件IGBT构成的微机自并激励磁装置原理及系统构成,分析其特点,结合调试、试验和运行等情况,说明该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构造变换带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构造带为例,通过古地形恢复对构造变换带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输送及充填过程受控于构造变换带上主断层形成的断阶带与调节带.构造带西部陡坡发育两组断阶带与调节带,沉积物入洼可由扇三角洲快速相变为湖泊沉积体系,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区;东部缓坡处断阶带与调节带不发育,以辫状三角洲与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不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