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通过对现有挖沟装备分析,结合传统PID控制和非线性PID控制,在MATLAB平台上对挖沟机整个行走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在仿真中,利用系统现有设备参数建模,确定传递函数具体参数.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对挖沟机液压行走纠偏系统提出了实际控制方案,为今后设备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对信钢2号高炉停炉前的准备和降料面操作,以及残铁口位置确定和放残铁操作等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放残铁实践证明,根据理论计算和炉壳测温拐点推算,并结合其他高炉放残铁经验来确定残铁口位置比较准确。此次2号高炉停炉方案科学,组织实施严密,操作过程安全有序,成功将料面降到风口带,放出残铁约200t,与残铁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4.
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一些选煤厂用内径150mm、高5.8m的逆流浮选柱进行了从排放的煤泥水中回收商品煤的一系列性能研究。试验物料为粒度150~0μm的浓缩机入料和150—0μm的分级旋流器溢流。浮选柱入料浓度为1.5%—15%,灰分30%—60%。燃料油用量为0.12—1.25kg/t,甲基异丁甲醇为0.12kg/t。精煤灰分为2%-10%,可燃物回收率为90%左右。所获结果等于或优于前期试验室浮选柱试验的结果。文内介绍了以7种不同煤层的煤进行试验所得的结果,也探讨了设计目前使用的工业性浮选柱的放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5.
过碳酸钠Na_2CO_3·1.5H_2O_2是优良的漂白剂和杀菌剂。加热时,其中的P_2O_2按下式分解: Na_2CO_3·1.5H_2O_2→Na_2CO_3 1.5H_2O 0.75O_2 在40℃和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用等温法判定了它的热分解机理,认为该反应是受产物成核和核增长过程控制的。用TG—DTA的不等温法得到的分解份数(α)对时间曲线,同等温法一样,也呈之字形,按照积分法计算出的活化能为17.9~26.9kcal/mol。本文还通过简单的实验室方法,用精密的温度计测量杜瓦瓶内体系热变化引起的温度差△t,并按下式计算未知的热效应Q: Q=(C_(体系)×m_(体系) C_水 m_水)×△t结果得到Na_2CO_3(S)与H_2O_2(1)生成Na_2CO_3·1.5H_2O_2(S)的反应热为11.0千卡/克分子,Na_2CO_3·1.5H_2O_2(S)的生成热为330千卡/克分子。这些数据对于产品鉴定,生产设计和产品贮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6.
信钢钢、氧、铁配套情况决定着制氧能力富余而炼铁生产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炼钢生产能力的提高。随着焦化、球团工程的上马投运,如何尽快提高现有的炼铁生产水平对于构建新生产平衡与盘活存量资产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技术、经济方面对高炉富氧鼓风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筛分是选煤厂的重要工艺环节,在回收煤炭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都起着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对筛分工艺的调研,论述了影响选煤厂效率的因素,并介绍了筛分机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因料仓设计不当而造成料仓放料不畅等问题,为实现料仓顺利放料而采取的措施,叙述了给料机设计及协助放料装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五十年代以来,人们采用了各种热分析法研究固体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如等温法,不等温法和循环加热法;热重法(TG),微分热重法(DTG),差热法(DTA)和差示量热法(DSC);单图法,双图法和多图法。到了七十年代,不仅常常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而且在处理数据方面,逐渐趋向了“试差法”。其实,固相反应过程,既使是最简单的热分解:A(s)→B(s) C(g)↑,也是相当复杂的。既涉及物质及其反应的内在特性,(如键的断开,原品格的破坏,新品格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