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采用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以正硅酸乙酯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PaAr气气氛中碳熟还原合成β-SiC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Raman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β-SiC纳米粉体的物相、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 600℃时,已经开始生成β-SiC相,随着温度升高至1 700℃,完全生成了含有Csi缺陷的富碳β-Sic相.β-SiC纳米粉体表现为纳米级的团聚颗粒,平均粒径为40nm,并生成晶须.对β-SiC纳米粉体的碳热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明显降低了生成气态SiO控制反应的温度.  相似文献   
62.
李智敏 《真空》1995,(6):30-33
本文综述了锆铝吸气泵的诸多特点及在质谱计上的应用,提高了质谱计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3.
Al3+、F-掺杂LiMn2O4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固相法合成制得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2O4及LiAl0.1Mn1.9O3.9F0.1固溶体,XRD显示了其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测试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用SEM观察了它们之间的形貌差别.结果表明:与LiMn2O4相比,LiAl0.1Mn1.9O3.9F0.1具有良好的高温(55℃)循环性能,Al3+、F-的掺杂大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实验电池循环实验15次后容量仍能保持在110 mAh/g左右.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一起电流互感器内部连接故障的综合诊断实例,详细描述了综合运用红外热像技术、绝缘油色谱技术等诊断手段对故障性质和部住的诊断过程,并从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5.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然后从师资来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专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困难,对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发了课程教学的自测与考试系统,强调了基于网络的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未来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6.
将基于433MHz频段的无线RF模块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用于组建家庭内部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低成本、低功耗、穿越障碍能力强和体积小等特点,非常适合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普及应用。最终使普通人群能够体验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活。  相似文献   
67.
TiO2薄膜的椭圆偏振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TiO2薄膜.XRD结果表明所制备TiO2薄膜为锐钛矿结构.场发射SEM结果显示TiO2薄膜致密、无裂纹,晶粒尺寸约为60~100 nm,单层薄膜厚度约为50 nm,且膜厚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了薄膜的椭偏参数ψ、△与波长λ的色散关系,选用Cauchy模型对TiO2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厚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当波长大于800 nm时,TiO2薄膜的折射率在2.09~2.20左右,消光系数约为0.026.并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TiO2薄膜光学常数及厚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8.
比较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薄膜的工艺。分别以Sn-Pd胶体溶液和[Ag(NH3)2]^+溶液作为活化剂,将空心微球表面进行活化,再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在其上淀积金属Ni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两种工艺所镀Ni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Sn—Pd胶体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了均匀、致密的金属Ni薄膜,该薄膜是由大小约100nm的颗粒组成;而以[Ag(NH3)2]^+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的金属Ni薄膜,是由大小约1μm的颗粒组成。并分析了这两种镀层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水囊引产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终止中期妊娠的1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方式将其分为利凡诺组68例,水囊组52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出血量及产后清宫率。结果:水囊组引产时间为26.18±7.75h,明显短于利凡诺组(31.87±10.56h)。引产成功率水囊组(90.38%)略低于利凡诺组(94.12%)。产后出血量水囊组为102.26±17.55ml,利凡诺组为104.67±15.82ml,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利凡诺组与水囊组的清宫率分别为70.59%及23.08%,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与水囊引产相比,利凡诺引产成功率较高,但引产时间较长,产后清宫率高,临床上应结合术前检查情况选择适宜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