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54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针对引信发火控制电路中微执行器输出力矩弱的特点,利用微沟道和凝胶纤维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形变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MEMS微执行器.这种微执行器是通过静电力克服机械弹性力使极板产生相对运动,控制发火控制电路的导通;利用凝胶纤维的收缩力解除引信发火控制电路保险从而达到开启和关闭的目的.文中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ANSYS仿真,验证它的可行性并优化了结构参数.这种新型微执行器最大的特点是功耗小,输出功率大,具有很高的机械效率.  相似文献   
52.
粒径和晶形对硼颗粒点火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粒径和晶形对硼颗粒燃烧的影响机理,利用激光点火系统研究了硼颗粒的点火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在25~65 μm范围内,晶体硼点火延迟时间随粒径变化无明显规律,点火延迟时间在13~19 ms之间。晶体硼和无定形硼燃烧效率均随粒径增加而增加。当粒径小于65 μm,硼表面氧化层是影响硼燃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55 μm的晶体硼不仅点火延迟时间最短,而且燃烧最剧烈,表明55 μm可能是晶体硼颗粒点火燃烧性能最佳的尺寸。无定形硼的点火延迟时间要远低于晶体硼,燃烧效率、火焰强度及发射光谱强度也比晶体硼高。相对粒径,点火延迟时间对晶形更加敏感,晶形对硼点火燃烧具有更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3.
用传统陶瓷工艺合成制备了(Pb0.96La0.04)(Zr0.40Ti0.60)0.99O3(PLZT)铁电陶瓷,并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表明室温下PLZT陶瓷为铁电四方相结构:a=b=0.4055nm,c=0.4109nm,c/a=1.013.将PLZT陶瓷极化后,在抛光面进行压力为49N的Vickers压痕,并施加强度为0.4Ec,0.5Ec,0.6Ec(Ec=1100V/mm)的侧向电场.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观察PLZT试样极化前、极化后以及在侧向电场作用下压痕裂纹附近铁电畴结构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0.6Ec的侧向电场作用下,压痕裂纹附近发生了90°铁电畴变,在扫描电镜的铁电畴结构形貌图上再次出现了平直的90°铁电畴界.探讨了90°铁电畴变的形成及促发机制.  相似文献   
54.
拓扑优化方法防治底,帮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露中  杨卫 《煤炭学报》1999,24(5):477-480
软岩巷道的底、帮臌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锚杆加固、注浆加固是维护巷道的主要方法. 将加固后的岩体看成人工支护材料, 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拓扑优化方法防治巷道的底、帮臌.该方法在给定的人工支护材料的情况下, 通过材料的分布函数确定在适当的地方加强岩体, 从而使巷道的底、帮臌最小. 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巷道. 最后给出3 个算例, 从算例中可以看到底脚加固对防治底臌有重要作用, 这一点在实践中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5.
为了优化锅炉运行,降低炉内NO_x排放量,对某现役350 MW机组锅炉利用富余一次风作为高速燃尽风的改造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改造前后脱硝系统入口处的温度场分布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分析了高速燃尽风对脱硝入口温度场、CO场、O_2场和NO_x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射流燃尽风投用后,锅炉燃烧效率和改造前基本一致,炉膛出口温度分布和氧量分布都较为均匀,NO_x排放量明显降低。改造后NO_x(折算到6%氧)为364.65 mg/m~3(ABCD四磨同时运行的100%负荷下)和242.60 mg/m~3(ABC三磨同时运行的75%负荷下),比改造前约降低了33~53 mg/m~3,说明高速燃尽风技术能切实有效地深度降低NO_x。  相似文献   
56.
水煤浆再燃降低NOx排放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燃技术是目前较为经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降低NOx排放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再燃技术燃烧组织方式及再燃反应机理,分析了水煤浆作为再燃燃料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认为,发展水煤浆再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不同工序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不同。基于这一事实,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确定项目的重要工序和合理分配精力控制工序以使项目顺利完工。为此,对几个经典关键指标,如工序关键概率(ACP)、工序关键度(ACI)和显著性系数(SI)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工序关键性的指标,即工序重要度(VES)。此外,基于项目风险管理中控制措施能减少工序持续时间,提出了运用工序关键指标辅助项目管理者合理分配精力;用C#语言编制软件C#-NETSIMU,并将其运用于工程实例分析。此研究成果有助于项目管理者合理地进行项目控制。  相似文献   
58.
在出口直径为1.6 mm的石英渐缩喷管中进行预混燃烧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上可完全燃烧需要空气量之比)以及混合比R(甲烷体积与燃料总体积比)下氢气/甲烷/空气在微尺度喷管内稳燃范围、输出推力、壁面温度分布等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混合比越大,对应的稳定流速下限越小,当量比越大,对应的稳定流速下限越大,其中Φ=0.7,稳燃流速范围最大.当Φ=0.6时,壁面最高温度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Φ=0.9时,壁面最高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壁面最高温度出现在Φ=0.7时,为761 ℃.火焰分为2层,内层颜色基本为淡蓝色,表明燃烧中氢气被点燃.当输入功率(由氢气和甲烷的热值与各工况体积流量计算获得)Q=13 W时,Φ=1.0时得到的比冲最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9.
采用模内“光化学制造”方法,对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凸棱的微型制品微细结构的可成型性和复制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凸棱成型的完整性作为带有微细结构制品可成型性的衡量目标;凸棱的高度作为微细结构复制度的表征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能量的大小对微细结构的成型性及复制度有显著的影响;模具及UV体系温度对微细结构的成型无影响,对微结构的复制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0.
尿素水溶液液滴的蒸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英管式炉上通过挂滴法来观察单个尿素水溶液(urea-aqueous-solution,UAS)液滴的具体蒸发过程,比较了不同环境温度以及不同初始直径大小下液滴的蒸发特性。结果表明,尿素溶液液滴在100~1300 ℃的温度范围内呈现出了不同的蒸发行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液滴的蒸发行为较为复杂,如气泡的产生、液滴的变形以及发生微爆的现象;但是,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这些现象就变得非常微弱甚至消失。同时,还定量分析了稳态蒸发常数与温度、液滴初始直径之间的变化关系,发现在初始直径为2.5 mm、温度在100~600 ℃之间变化的情况下,稳态蒸发常数从0.02075 mm2/s增加到了0.23953 mm2/s,增大了10倍左右。此外,还对气流流速为0.25~1.25 m/s范围内的液滴蒸发特性作了实验研究。当液滴周围有强迫气流存在时,液滴与气体间的换热方式由导热转变为对流换热,从而增强了液滴表面的传热传质能力,促进了液滴的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