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提高热风炉送风温度是提高高炉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热风阀是热风炉送风管系统的关键设备,节能节水长寿命的热风阀是安全、高效、不间断地将热风炉输出的热风送往高炉的有力保证。文章对影响热风阀耐高温、长寿命、节能的各项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介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阀门的选材、结构等提出改进设计,使秦冶热风阀耐高温、长寿命、节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2.
对用于电解铝生产特殊场合的防磁吊钩进行工程力学方面分析,提出用于验证吊钩强度过程中重要参数的确定,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以此计算结果进行的强度计算安全可靠,为电解多功能天车起重吊钩的合理选用和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针对实际应用中吊钩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了吊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3.
杨树新  燕兆存 《轮胎工业》2010,30(9):571-572
在轮胎蒸汽硫化工艺中,一般都有排凝工艺,目的是排掉定型胶囊中的冷凝水,保持内部温度和使胶囊上下内表面温度趋于一致。本工作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试验数据,提出对排凝工序的看法,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4.
于萍  杨树新 《轴承》2003,(4):21-22
为解决微、小型低噪声轴承,喷涂防锈油后振动值波动增加的问题,设计制作了防锈涂油装置,该装置能保证喷到轴承上的防锈油始终是洁净的,且形成的油膜均匀,经实际使用证明,该装置对轴承振动值的保持性起到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5.
在真空条件下对航空轴承用8Cr4Mo4V钢进行不同温度的分级淬火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组织、用XRD谱进行相分析并测试洛氏硬度、冲击性能和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研究了真空分级淬火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分级淬火后的8Cr4Mo4V钢其微观组织由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着分级淬火温度的提高,淬火和回火态钢中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分级淬火温度为580℃时淬火态钢中贝氏体的含量最高(达到13.87%),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为28.59%。回火后析出碳化物的含量和洛氏硬度均为所有分级温度中的最大值,分别为4.37%和62.38HRC。真空分级淬火能提高8Cr4Mo4V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未分级真空淬火相比,进行580℃×10 min真空分级淬火的8Cr4Mo4V钢的冲击韧性提高了23.3%,旋转弯曲疲劳极限提高了110 MPa。  相似文献   
36.
该磨床的导轮传动系统比较复杂 ,使振动加剧 ,影响工件的磨削质量。当工件加工范围确定之后 ,导轮的工作转速基本不变 ,因此 ,在改进传动系统时 ,取消了该磨床导轮传动中原有的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改换成带传动 ,导轮传动方式亦有改变。附图 2幅。  相似文献   
37.
自磨机筒体衬板对自磨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树新 《有色矿冶》2009,25(1):50-52
本文通过对自磨机简体衬板结构与布置方式的分析,找出并举例分析其对磨矿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适当地选择提升衬板的高度及其间距,并合理进行布置,可提高磨矿效率,充分发挥自磨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
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时空变化规律,以某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硐为例,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应用压磁电感法高精度应力测试系统对地下硐室挖掘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区试验硐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有应力释放、应力调整和应力平稳3个阶段;垂直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最显著,距离硐壁0.6 m处原地应力基本完全释放;平行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较小,释放掉原值的20%,应力在放炮时瞬间释放完毕;观测到最小主应力在调整阶段有2 MPa左右的应力加强现象。  相似文献   
39.
钻孔围岩中存在裂隙是导致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中测试值不满足自洽关系的原因之一,但缺乏理论依据。建立若干个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相邻45°的各元件位移,定性地研究裂隙与最大水平应力的角度、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裂隙与孔壁距离、长度、宽度和材料属性几种典型要素对四分量钻孔应力–应变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因素对钻孔应力–应变观测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当裂隙延展方向与最小水平应力方向一致或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越大、裂隙与孔壁距离越近、裂隙尺寸越大、裂隙的材料属性与围岩的差距越大时,裂隙的存在对观测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