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7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搭建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试验台,详细研究了EXV开度变化对系统的冷凝和蒸发压力、过冷度、热泵出风温度、制热量、压缩机功耗和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温度和风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EXV开度增加,冷凝压力减小而蒸发压力变化较小,过冷度、制热量和热泵出风温度均呈减小并当EXV开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幅度变缓,压缩机功耗先减小后基本维持不变,系统COP先增大后减小;冷凝器出口过冷度较大时,通过改变EXV开度可有效调节热泵出风温度,且在开度较小时增大EXV开度有利于获得较高的COP。研究结果可为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调节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简述了相变材料(PCM)的分类和特点。根据冷链物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将可用于冷链物流相变材料分为冷藏用和冷冻用相变材料两大类。针对固-液相变材料在液态时易发生泄漏的问题,介绍了相变材料微胶囊、泡沫金属和高吸水性树脂(SAP)等相变材料载体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并分析了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有机相变材料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相变材料存在的相分离、过冷、腐蚀和导热系数小等问题,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指出了相变材料在冷链物流领域应用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冷链物流用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对平顶山煤业集团六矿 (平六矿 )近期通风系统若干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 ,最终得到了最优化的通风方案 ,即 :戊二采区的部分供风由丁二风井担负 ,同时其风机叶片安装角度提高到 + 5° .该研究结果不仅指导了生产实际 ,同时也为今后的方案优化工作以及多目标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本文探讨了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设计制造的WXJ-Ⅱ新型喂线机在百吨钢包的应用效果.通过喂Al线、Ti线、B线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能满足大型钢包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5.
单体Ag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纳米流体对氨水鼓泡吸收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浓度单体Ag纳米流体基液下的氨水鼓泡吸收实验。实验表明:纳米流体浓度与初始氨水浓度是影响鼓泡吸收过程中传热与传质的关键因素。当单体Ag纳米流体在浓度0.005%~0.020%内、基液中没有添加纳米流体时,5min内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器内溶液温度明显高于添加有纳米流体的情况;氨水鼓泡吸收传质过程中,有效吸收比均大于1.0,随着氨水浓度上升,各浓度纳米流体基液下吸收率逐步减小,有效吸收比逐渐增大,且吸收率和有效吸收比均随着纳米浓度增大而上升,当氨水浓度为20%且纳米流体浓度为0.020%时,单体Ag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有效吸收比达到最大值1.55。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论进行了可能的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86.
针对吸收式制冷传质过程的强化,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带有旋转磁场的氨水鼓泡吸收实验系统,探讨了Fe3O4纳米磁流体、静止磁场和旋转磁场对氨水鼓泡吸收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气在水中吸收量随Fe3O4纳米磁流体浓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佳浓度约在0.2wt%左右,吸收率为0.49 g/min;0~260mT磁场强度范围内,吸收率随磁场增强相应增加,旋转磁场的吸收效果优于静止磁场。在旋转磁场强度为260mT、纳米磁流体浓度为0.2wt%时得到最大吸收率0.65 g/min,为无磁场纯水基液中吸收率的1.628倍,分析了强化吸收机理。  相似文献   
87.
以填充烧结微米金属-沸石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为载体,针对填充有不同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试验,并研究分析了吸附单元管在不同热源温度和风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填充微米铝粉的混合吸附剂吸附单元管的制冷性能最佳,脱附水量比100%分子筛颗粒的要大31.8%,且循环时间缩短了117 min。在一定范围内,热源温度和风速的提高缩短了系统的循环周期,有利于吸附单元管制冷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8.
LM135系列精密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LM135系列精密集成温度传感器在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及镍镉 电池快速充电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油工程措施规划与开发规划不同,它是以优化措施工作量和优选候选井为目的.该文以措施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增油量、降水量、增注量和措施费用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实现措施的最佳配置及相应措施候选井的筛选,该方法实用性强,结果可靠,是解决油田采油工程措施规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提高多联机夏季运行制冷能力和COP并解决系统冬季运行因蒸发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系统制热量衰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兼具有蓄冷和蓄热功能的多联机蓄能空调系统,并进行了蓄冰、融冰释冷、蓄热、释热等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夜间用电低谷蓄冰模式运行时间约8 h,能够蓄存380 MJ的冷量,用于增加白天运行时制冷剂的过冷度,铜管外结冰厚度约为35 mm,能够保证系统融冰供冷8 h;在释冷运行模式下机组制冷量可提高29%,COP提高到136.4%;在(冬季)夜间低谷时蓄能桶中贮存热水,白天释热运行模式下,通过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蒸发温度解决了系统制热量衰减的问题,并缓解了机组结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