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31.
王仁忠 《轮胎工业》2000,20(11):685-687
介绍半成品内胎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焦烧、宽窄不均和划沟等问题,对热炼、挤出和接取的操作方法、外界工艺条件、机头设计和设备问题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即严格工艺管理、调整工艺条件、改进设备,使半成品使用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2.
辊间压痕是制约六辊铝板带冷轧机实现中间辊抽动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板形目的的一大障碍。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六辊铝板带冷轧机进行了辊系受力仿真,得到了辊间受力的情况,分析并验证了辊间压痕的成因是由轧辊倒角设计不合理或磨辊时处理不当,没有把倒圆角倒到规定的标准所造成,并由此提出了对轧辊倒角设计的改进方案并对倒角改进后的辊系受力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倒角改进方案能够大幅度减轻辊间压痕,从而对充分发挥六辊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对改善板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热轧凸度不仅直接影响到热轧自身生产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下游冷轧板形的控制,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根据单机架双卷取铝热轧机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凸度控制策略,并以此开发了铝热轧凸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弯辊、冷却喷淋的自动预设定,提高了带材目标凸度合格率;利用弯辊前馈和凸度闭环反馈,保证了全长范围内带材凸度的一致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显著提高了带材目标凸度的命中精度及一致性,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4.
在热连轧带钢板形控制中,磨损和热胀会影响LVC工作辊的辊缝形状,进而影响到其板形调控性能,本文应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轧制过程中LVC工作辊承载辊缝形状和承载辊缝凸度的变化情况,针对原有窜辊公式不能反映辊缝随轧制过程变化的缺点,建立了新型的LVC工作辊窜辊补偿公式以及相应的窜辊补偿策略,并将其成功应用在鞍钢ASP2150热连轧板形自动控制模型中,从而实现板形预设定的高精度控制.从现场轧制的带钢板形工艺数据可以发现,使用LVC辊形加窜辊补偿可以明显改善带钢板形质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5.
王仁忠  杨荃  何安瑞  邵健  史乃安 《钢铁》2008,43(7):51-0
 LVC (Liner Variable Contour)辊形是一种新型的辊形,已成功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LVC工作辊下机磨损辊形的研究,得到LVC辊形的磨损特点,并针对F4机架的磨损情况提出在轧制末期进行均匀窜辊的策略;建立LVC工作辊的磨损预报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值, 根据LVC工作辊下机后的实测磨损辊形与预测值的比较,说明此磨损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磨损辊形的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36.
 在热轧带钢板形在线控制模型中,综合辊形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板形控制模型设定的准确性。建立了LVC工作辊初始辊形、热辊形和磨损辊形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辊形的等效模型和特征参数。该综合辊形等效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鞍钢2150 mm热连轧在线板形控制模型中。生产数据表明,采用该模型后板形设定模型计算出的弯辊力和窜辊量能够自动适应轧制规格、轧辊磨损和热胀的变化,带钢头部凸度和平坦度的命中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7.
38.
某海上风电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66 kV交流集电系统,克服了传统的35 kV海缆面临着可互联的风机数量少、单位成本不断增加等制约因素,提升了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用海的合理性,同时该系统具备灵活的风电机组拓扑路线设计,有效提高了线路施工的便利性以及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
左斌  王仁忠  王敏 《食品与机械》2023,39(9):103-109,161
目的:解决球形水果包装量大,发泡网兜包装时不易固定和成型等问题。方法:在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AHP/AD/TRIZ相融合的产品设计方法。运用AHP对用户需求进行权重计算并排序,将权重较高的设计元素转化为功能需求;借助AD公理设计完成设计要素的功能域与物理域的映射,得到锥齿轮包装机构、螺旋辅助机构、切刀分离机构和张力控制机构的设计参数集,并构建水果包装机的初始设计矩阵;结合AD独立性公理原则和TRIZ冲突原理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最后运用正交试验进行方案可行性验证。结果:当开膜距离为120 mm、前进速度为65 mm/s、下果管角度为40°时,包装效果最佳,此时的包装成功率为92%。结论:该球形水果自动包装机能解决使用发泡网对球形水果自动包装现有问题,破损率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