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一阵阵“轰隆”声,一根根烟囱陆续倒塌,这是河北省安平县治污减排领导小组前不久组织的专项治理行动的场面。这次行动目前已取缔关停68家工艺落后、排污量大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共削减SO2 780.7吨,节约燃煤31228吨。对7家拔丝厂实施了煤改电工程,削减SO2 68.8吨,节约燃煤2800吨。共拆除烟囱40个,可达到削减SO2位323吨,烟尘116.5吨。  相似文献   
12.
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ATS)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基于C语言的面向信号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利用无线电综合测试仪、跳扩频信号模拟器及宽带功率计等测试资源,实现了对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单项降黏工艺效果趋于极限,采用复合思路,开展了复合降黏技术研究.室内实验表明,水溶—油溶复合降黏剂能够乳化更大黏度(100×104 mPa·s以上)的稠油;加热+油溶性降黏剂复合使用降黏效果进一步提高.矿场试验显示,化学复合降黏平均节约稀油率69.8%,电加热+油溶工艺复合降黏平均节约稀油率51.27%,单项降黏技术极限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河九区酸性凝析气井清蜡难题,通过X衍射、能谱分析、红外光谱、DSC测试等多种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九区沉积堵塞物的组成及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区别于常规凝析油沉积蜡特征,九区堵塞物主要为微晶蜡,熔点在82 ℃以上.明确蜡样特征并结合气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了九区清防蜡工艺,即油溶性化学清蜡剂辅助加热清蜡技术和细管加注防蜡剂的防蜡技术.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复合降粘剂SDG-3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河油田超稠油开采难度大、常规油溶性和水溶性降黏剂存在较大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aOH、氯乙酸、醇类和混合芳烃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效复合降黏剂SDG-3。考察了其分散原油重组分能力、界面活性、乳化性能、降黏性能、耐温耐盐性和破乳性能。结果表明:SDG-3能分散超稠油中重组分,质量分数1%的SDG-3在不含水条件下使原油黏度从181 000 mPa•s降低至81 989mPa•s,降低了54.7% ; 使地层水(矿化度2.2×105mg/L)-超稠油(1.81×105mPa•s)界面张力由27mN/m降低至0.32mN/m,对超稠油乳化效果优于常规水溶性降黏剂,形成的O/W乳状液平均粒径为2.5μm,对委内瑞拉、中海油、塔河超稠油降黏率均达到99%以上,优于常规油溶性降黏剂降黏率的72.6%,耐盐度达2.2×105mg/L,耐高温达140℃,与油田破乳剂配伍性好。在塔河油田进行现场实验期间,日平均节约稀油率66.6 %,平均提高稠油采收率为14.4 %。  相似文献   
16.
塔河稠油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尤其是贵金属镍、钒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选取91个具有代表性的稠油样,利用微波消解配合ICP-MS分析的方法进行稠油中金属种类和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塔河稠油中50%以上样品中钒含量高于300ppm,镍含量高于50ppm,镓含量在20ppm以下,重金属元素80%以上存在于沥青质中,60%以上以卟啉形式存在,同时优选了高效脱金属剂,金属脱除率达到60%以上。从稠油中回收有价金属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强混酸处理的新疆黑山煤为部分碳源,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含氧官能团的柔性炭纤维(CCNFs).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自支撑负极,煤的加入量为0.5 g的炭纤维样品0.5-CCNFs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5 A·g-1下,循环1 000圈后,比容量高达524.1 mAh·g-1.在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形成多相混合流体造成原油举升困难的问题,采用高温高压井筒模拟装置,在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基础上,依据前人模型,推导并修正得出油气水三相压降计算模型,实验数据与模型拟合度高达0.98以上,并得出不同气液比下的气相分布因数C_(og)值。实验结果表明,泡状流的C_(og)值最小,气相分散程度高,气液混合物分布均匀,对气液总压降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气液流态保持在泡状流区间,更有利于生产。流动型态对气液总压降的研究为稠油开采中举升压降的精确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