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81.
82.
83.
燃烧强化是在未燃烧的气体燃料或者可燃混合气中进行介质阻挡放电,从而提高燃料的点火性能、燃烧速度和稳定性等燃烧特性的一种技术。为此,利用一种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对甲烷进行放电,然后将处理后的甲烷与空气混合、燃烧。对甲烷气体做了多种频率下的介质阻挡放电处理,观察处理后的燃烧火焰,在电压逐步升高的情况下,研究电压对火焰的影响,以及通过各种频率下的对比得出频率对火焰的影响规律,并做了光谱实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焰形态随电压和频率的不同而有区别,其中还发生了甲烷的转化反应,一些在甲烷燃烧过程中重要的光谱波段在放电后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IC反应器处理红薯酒精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IC为实验装置,以酒精废水为主要实验对象,分别研究了pH、温度、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红薯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为6.5~7.5时,利于厌氧的初期启动;厌氧运行适宜的温度分别在30℃~38℃和50℃~55℃;反应器中上升流速为5m/h左右时较为合理;在废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3天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5.
CO_2的大量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威胁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实现资源→CO_2→资源的可持续循环是解决该问题的理想途径,因此,CO_2加氢制甲醇倍受关注。国外完成中试试验,国内仍处于小试阶段。受CO_2富集及H_2制取成本的限制,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须利用先进技术与可再生资源获得廉价的原料气。Cu-Zn系催化剂为有工业化前景的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但存在活性与选择性差的问题,未来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和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催化材料的研制是比较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DDS技术在FPGA平台上设计实现了一种Chirp信号发生器,该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标准的Chirp波形和正余弦波形,通过PC机软件可调整波形的类型、频率和相位。该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范围为0.01Hz-25MHz,频率分辨率为0.01Hz,具有控制灵活,输出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详细描述了中央CCTV-1节目通过光纤下传到各省,然后再由省网中心通过光纤下传到省内各地市的整体解决方案。此方案中,通过采用北京数码视讯公司自行研制的网络适配器和复用器,解决了与TANDBERG前端设备适配和从多节目码流中提取CCTV-1节目码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邹鑫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2):103-104
笔曾经在2002年写过一篇介绍网络适配器的章,题目为《网络适配器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网络适配器的结构,以及具体的应用。2002年时,编解码系统快速发展,网络适配器作为传输网与编解码设备的桥连,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而到今年,编解码系统相对较少,DVB系统则得到大量的推广,同样在DVB系统中,中心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节目传输,以及对SDH下来信源的处理都需要大量的适配器。  相似文献   
90.
<正>目前,中国水泥市场上有部分水泥企业为追逐利润,存在过多掺加混合材降低水泥成本的现象。而现有的水泥混合材检验方法存在检验过程相对复杂,时间周期长等问题,无法对水泥生产销售中混合材掺加量进行快速、及时、有效的评价,不利于水泥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有部分企业生产急需要新的方法依据,来适应企业的快速质量控制,满足用户对水泥混合材的要求。随着检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入新的检验检测手段配合新的检测方法对水泥中混合材掺加量快速做出判断,成为企业和监督机构的共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