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38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渣油催化裂化反应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油催化裂化技术作为主要的重质油轻质化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围绕重油催化裂化的提升管反应器开发了许多新技术。概括介绍了渣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系统的最新进展,如新型进料喷嘴、轻烃预提升技术、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提升管末端快分技术、MTC等,并对目前工业提升管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开发的技术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邹长军  王太玉  陈馥 《化学试剂》2006,28(2):105-106
以1,2-二氯乙烷和邻二甲苯为原料,在氯代乙基吡啶或氯代丁基吡啶与AlCl3形成的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得标题化合物。该体系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容易分层,含催化剂相可重复使用,在反应温度70℃,n甲苯∶n1,2-二氯乙烷=9∶1,反应时间7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标题产物的收率最高达56.7%。  相似文献   
23.
氨基苯甲醚、氨基苯乙醚生产中产生的含硫废水,采用浓缩方法得到了亚硫酸钠混合物,该混合物可用于造纸浆料。浓缩法处理含硫废水不仅简单可行,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硫化物回收率达到100% 。  相似文献   
24.
根据气-液相平衡原理,建立了以溶剂对顺丁烯二酸酐吸收能力大小作为首要条件的非水回收溶剂评选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比保留体积法测定了顺丁烯二酸酐在有机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顺丁烯二酸酐的理论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比保留体积法评选顺丁烯二酸酐非水回收溶剂简便易行.与已知工业化数据仅相差0.58%。通过对19种有机溶剂的评选,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类溶剂均显现较好的回收能力。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马来酸二异辛酯和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构成的混合溶剂优于单一溶剂,相同条件下对顺丁烯二酸酐的收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25.
邹长军  李丹  叶辉 《广州化工》2012,40(6):80-81,115
用顺丁烯二酸酐(MAH)对β-环糊精(β-CD)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丁烯二酸单酯化β-环糊精单体(MAH-β-CD)。用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单体MAH-β-CD、丙烯酰胺(AM)以及丙烯磺酸钠(SAS)共聚,合成水凝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表征。溶胀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常用黏土稳定剂在黏土中的吸附情况,分别介绍了无机类黏土稳定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吸附插层方式,以及在插层方式研究中可利用到的现代分析手段,评价了几种类型黏土稳定剂的优缺点,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综述了水相中的各种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生物催化反应技术、催化剂的回收和产品分离技术以及水相反应中电化学和太阳能化学技术,并对水作反应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稠油化学组成对其粘度影响的灰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稠油高粘度形成机制出发,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方法,以MATLAB为平台从计算化学角度探讨了稠油粘度特性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稠油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诸因素参与稠油高粘度形成过程的性质。由于对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改进,不仅将稠油粘度与稠油组成关联起来,而且定量说明相关化学组成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是影响稠油粘度的最主要因素,胶质和芳香烃起着稳定沥青质,防止其聚集分相的作用;而沥青质分子之间、沥青质与胶质分子之间的缔合与其分子中的杂原子、过渡金属、芳香结构和烷基侧链有着密切关系;沥青质分子中的极性部位(电负性部位)和配位基部位是引发沥青质分子聚沉的关键因素。有效降低沥青质分子内及分子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对稠油开采、集输及后加工处理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油藏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 sp DF3 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木糖产乙醇培养方案.[方法丁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产乙醇厌氧杆菌DF3.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DF3是一株严格厌氧的嗜热细菌,呈直杆状,G-,菌体大小为0.42 μm×(1.60~5.20)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顶端芽孢;生长温度为45~78 ℃(最适65 ℃),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核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半乳糖、乳糖、纤维二糖、松三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底物;其16S rRNA与T.pseudoethanolicus相似性为99.7%.发酵葡萄糖与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培养方案优化后其代谢木糖产乙醇终浓度为2.0 g/L.[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菌株DF3是目前已知菌株中产乙醇活性较强的菌株之一,在65℃时代谢木糖能产生2.0g/L的乙醇.目前代谢木糖高产乙醇的菌株均由国外分离获得,菌株DF3的分离获得为我国研究木质纤维素产乙醇提供了优良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3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目标,深化化工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举措,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增加化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比例,强化现代化化工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化工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