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0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低温水热技术,以硫脲为稳定剂,在90℃的水相中合成了发蓝色荧光的Mn^2+和Ce^3+共掺杂的CdS体量子点。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量子点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直径约为10 nm的球形颗粒。研究了该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Mn^2+和Ce^3+共掺杂使CdS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提高10倍;该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发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邻苯二胺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进一步与苄基氯反应合成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二苄基-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季铵盐(UBS)。通过IR和1 H-NMR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UBS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35℃下,它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51mmol/L,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39.6mN/m;随着温度降低,其CMC略有减小,γCMC升高。比较了UBS与常见表面活性剂LAS和OP-10的泡沫性能,UBS的发泡能力强于LAS和OP-10,稳泡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亚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酯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DLEA)作助剂对亚麻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活性黄M-3RE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均达85%以上.对比试验证明:DLEA处理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优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和辛二酸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化行为的影响,并计算了胶束形成的热力学函数,讨论了焓-熵补偿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脂肪酸均能够促进CTAB胶束的形成,随着2个羧基间烷基链长度的变化,使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下降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辛二酸、草酸、己二酸、丁二酸和丙二酸,温度升高有利于CTAB在二元脂肪酸溶液中的胶束形成,胶束化是自发的,主要驱动来自熵;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补偿温度T c=(301±2)K。  相似文献   
15.
铁改性HMS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丽华  张森  宋贺  郭祥峰  赵婷 《化工学报》2009,60(9):2210-2214
以十二胺为模板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了Fe-HMS介孔分子筛,研究了不同硅铁比Fe-HMS对苯甲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利用XRD、BET、SEM和H2-TPR等方法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Fe-HMS对苯甲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3+ 离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Fe-HMS分子筛具有均一的蠕虫状介孔结构。焙烧后的Fe-HMS中Fe3+ 主要以Fe2O3形式存在于骨架中。对苯甲醇液相选择性氧化反应,Fe-HMS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高于Fe-SiO2。在85℃、Si/Fe摩尔比为25∶1、醇/双氧水摩尔比为1∶2、催化剂含量为4%、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和苯甲醛的选择性分别为65.1%和74.6%。  相似文献   
16.
17.
氯乙酸多元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群  赵立慧  郭祥峰 《化学试剂》2003,25(1):43-44,46
以氯化镁为催化剂,苯为带水剂,用氯乙酸分别与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合成了4种相应的氯乙酸多元醇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产物的熔点或折光率,乙二醇酯和季戊四醇酯的熔点分别为44-45℃、99-100℃,一缩二乙二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基的折光率(nb^20)分别为1.4735、1.4894,用色谱测定了产物的纯度。  相似文献   
18.
氯乙酸二元醇双酯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祥峰  陈华群  贾丽华  陆铭 《化学世界》2002,43(4):206-207,205
以氯化镁为催化剂 ,苯为带水剂 ,用氯乙酸分别与乙二醇、1 ,3-丙二醇、1 ,4-丁二醇及 1 ,6-己二醇在回流温度下反应 4h,合成了氯乙酸 1 ,2 -乙二醇双酯、氯乙酸 1 ,3-丙二醇双酯、氯乙酸 1 ,4-丁二醇双酯和氯乙酸 1 ,6-己二醇双酯。通过减压蒸馏提纯了氯乙酸 1 ,3-丙二醇双酯 ,其余三种产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用 IR和1H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氯乙酸 1 ,2 -乙二醇双酯、氯乙酸 1 ,4-丁二醇双酯和氯乙酸 1 ,6-己二醇双酯的熔点分别为 44~ 45℃、75~ 76℃和 32~ 33℃。氯乙酸 1 ,3-丙二醇双酯的折光率为 1 .47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利用3-氯-1,2-丙二醇和二甲基十二烷基胺合成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二(羟基)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的合成工艺,并研究了其溶液性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