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氧化法可用于钢中晶粒度的测定。研究控制氧化时间对弹簧钢50CrV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氧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过剩铁素体相不断转变为奥氏体;第二阶段,基体与氧化膜之间的阴阳离子再次加快扩散,下层金属基体继续氧化脱碳,部分之前试样表面的奥氏体晶界被替代;第三阶段,一、二阶段的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新旧氧化膜叠加生长,并在55SiCr、60Si2Mn、65Si2CrV钢得到验证。在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情况下,氧化时间可以由标准的60 min缩短至一半左右,再通过修正可得到晶粒度为10.96级,此结果与直接腐蚀法11.00级和氢致沿晶断口法11.09级相近。  相似文献   
52.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以及Thermo-Calc软件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Nb/Ti微合金化超低碳中锰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先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等组织.经550℃回火后,试验钢中没有逆转变奥氏体形成,尽管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超过800 MPa,但冲击吸收能量仅为13.7 J;经58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为4.2%,冲击吸收能量骤增至227J,且强度无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至62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为12.3%,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值为333.7 J,屈服强度下降至748 MPa,抗拉强度达到最低值为793.5 MPa;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50℃或者更高时,逆转变奥氏体受其尺寸和成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性明显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开始下降,而且屈服强度已低于520 MPa.ε-马氏体发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转变为α-马氏体吸收一定的能量,但是由于硬度较高,成为裂纹源及其快速传播的通道.  相似文献   
53.
马钢充分利用车轮轮箍的生产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近开发的CK70CrMo钢系出口到埃及地铁轮箍钢,通过电弧冶炼,轮箍厂轧制,其产品化学成份稳定,力学性能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简述了国内外H型钢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上H型钢微合金化,控轧控冷技术的最新进展,概述了马钢在钢材微合金化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马钢H型钢在微合金化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5.
4330缸体锻件经过低温冲击检验后,发现检验结果不稳定,部分锻件的冲击试验数据远低于技术标准要求。材料形成沿晶断裂的原因一般与过热、过烧、晶界微量有害杂质元素偏聚、二类回火脆性等因素有关。本试验只针对锻件进行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组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粗晶区的Cr、Mn 、Mo含量明显高于细晶区,尤其是Mn含量高出较多。结合冲击性能检验结果分析,枝晶组织的形貌对冲击性能的影响较明显,枝晶小、枝晶条带轻微和枝晶网细小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程度小,反之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6.
耐火钢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耐火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结构钢种,主要介绍了耐火钢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国内耐火钢在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提出具有耐火、耐蚀的钢种将成为建筑结构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先进的大型钢梁控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8.
通过试验,比较了火车车轮超声波检测接触法和水浸法的仪器增益数、信噪比、灵敏度余量等参数。静态、平面检测试验表明:使用非聚焦探头时,水浸法的信噪比和灵敏度余量低于接触法,但水浸法的噪声水平也低于接触法;使用聚焦水浸探头时,水浸法的信噪比和灵敏度余量可达到接触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59.
H型钢低耗高产的复合衬套式轧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液压成形管材性能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材液力成形技术中,管材成形性能的评价方法是应用的基础,对数值模拟技术在液力成形中的应用、工艺参数优化及新产品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管材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目前判定标准主要集中于管材的硬化指数n,各向异性指数r值,以及几何参数和判定准则形成的成形极限图等方面.指出n,r值可以作为管材液压成形性能的评价标准,管材应力基础上的成形极限图的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