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71.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一直面临着生产效率低、智能化水平有限等问题,大语言模型则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首先提出了一套大语言模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案,采用提示词工程和本地知识库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模型性能,通过实验分析验证其效果,并探究了本方案在行业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针对部分任务提供了详细的应用案例。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大语言模型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已经能初步替代建筑工程中的一些文本任务,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2.
随着工业4.0概念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已经成为智能制造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字化解决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数字化防灾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精确可靠的数字孪生模型,一方面,可以帮助实现工程灾害的精准防控和重大灾害事故的风险识别预警;另一方面,数字孪生也为未来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阶段性发展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在土木工程领域里孪生数据获取和构建数字孪生体的技术手段。最后,从结构运营评估、灾害仿真推演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三个领域来回顾与展望数字孪生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3.
随着工业4.0概念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已经成为智能制造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字化解决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数字化防灾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精确可靠的数字孪生模型,一方面,可以帮助实现工程灾害的精准防控和重大灾害事故的风险识别预警;另一方面,数字孪生也为未来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阶段性发展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在土木工程领域里孪生数据获取和构建数字孪生体的技术手段。最后,从结构运营评估、灾害仿真推演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三个领域来回顾与展望数字孪生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4.
随着工业4.0概念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已经成为智能制造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字化解决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数字化防灾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精确可靠的数字孪生模型,一方面,可以帮助实现工程灾害的精准防控和重大灾害事故的风险识别预警;另一方面,数字孪生也为未来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阶段性发展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在土木工程领域里孪生数据获取和构建数字孪生体的技术手段。最后,从结构运营评估、灾害仿真推演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三个领域来回顾与展望数字孪生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5.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造成了较大范围的建筑破坏,在漾濞县城记录到的地震加速峰值(PGA)高达720.2 gal。在强震作用下,大量土木结构的民居发生了破坏,而约束砌体和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震害则相对较轻。现场震害调查发现,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明显重于同一区域的其他同类型结构,呈现明显、多样的非结构部件破坏特征。因此,该文对某震害较重的框架进行详细调查,分类分析结构及其非结构部件地震破坏细节;依据图纸及现场考察信息建立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此次地震的地震动破坏力特征以及该框架结构及其非结构部件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带填充墙框架仿真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现象更接近;框架结构局部大空间、框架底部的约束形式和填充墙的布置形式的综合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局部过大变形与各类非结构部件的严重破坏。在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作用效应后,结构的不规则性大幅增加,导致结构薄弱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相较纯框架模型增加127%,并且明显加剧非结构部件的震害。该文对该建筑震害现象的详细调查与仿真分析,可为结构抗震设计与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城市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正常运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城市安全理论框架,以实战为导向,提出“防范预警-诊断评估-治理提升-应急救援(防-诊-治-应)”的城市安全技术体系,系统化地呈现了“防-诊-治-应”四阶段的工作内容,总结了深圳市在该技术体系下的实践经验。该体系全面考虑了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三类城市安全要素,构建了城市安全管理的新路径,以期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