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尝试从定量角度评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的优劣,尤其充分考虑纵横向属性的均匀性。创新提出了观测系统均匀因子、方位角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等概念和表达关系式,并指出了其地球物理意义。将均匀因子、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与最大炮检距一起根据其对观测系统属性的贡献度建立了综合表述观测系统属性的总体评价定量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算例结果表明,从均匀性、方位角、覆盖次数以及最大炮检距等方面总体定量评价的数学公式,在以后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可以直接定量计算不同观测系统的属性及属性总体评价值,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复杂的地表障碍造成地震勘探物理点偏移,激发接收条件变差,直接影响了资料品质或造成资料的缺失。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探讨分析了复杂地表条件下的6种三维地震采集变观方法。勘探成果表明,以上多项变观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复杂障碍区三维地震采集难度。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火成岩属于以新近系中新统汉诺坝组基性玄武岩为代表的喷发岩,浅层属于侵出相,中深部属于火山通道相;火成岩覆盖区地表起伏剧烈,喷发物杂乱堆积,风化层较薄,横向速度变化较快,造成原始单炮信噪比低,资料品质较差。针对以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从3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基于增强火成岩深层弱小信号的宽方位、大炮检距、高覆盖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基于提高原始资料品质的井震联合激发因素优选技术;基于解决表层结构复杂多变的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与综合静校正技术。攻关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乌兰花凹陷火成岩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深层小断层和碳酸盐岩缝洞体识别,提出配套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首先,从资料采集方面,扩大观测方位,采用小组合激发和接收,炮、检点均匀布设,可提高小断层成像精度;在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方面,采用OVT域多维保真压噪技术和巨厚表层Q补偿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保真度,有效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利用分方位数据体和人工智能断层识别技术,可有效提高小断层识别精度,利用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可有效识别缝洞体。该技术可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农田、草原区由于地表植被的保护,地震勘探只能选择在农作物收割后的冬季施工。中国北方地区基本在每年10月中旬浇灌农田,导致土壤含水性高,冬季会形成一套高速冻土层,增加了近地表结构的复杂性。可控震源在地表激发信号,地震波在冻土层中传播会受到冻土介质共振频率的影响,减弱了地震波低频信号的能量。为此,提出利用冻土的耦合共振频率,开展冻土层的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后,接收的低频信息减弱,频谱整体向高频端移动。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冻土层耦合共振频率可拓展高频、补偿低频,适用性强。该方法为季节性冻土地区可控震源采集资料品质的改善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