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5篇
建筑科学   86篇
水利工程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介绍了上海地铁二号线石门一路站的消防分区、消防水源、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自动全淹没式气体灭火系统、消防排水等设计方案及特点。  相似文献   
62.
原水及常规处理出水的SS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的两座水厂为例,分别对其原水(长江、黄浦江水)和常规工艺的处理水进行颗粒计数和有机物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原水中绝大部分的SS粒径<5μm(长江占89.38%,黄浦江占94.68%),经沉淀与过滤可去除98%左右的SS颗粒,平均每去除原水中10%的SS颗粒,相应于去除2%-5%的溶解性UV260和1%-2%左右的DOC。  相似文献   
63.
TiO_2/P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湖泊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TiO2负载于聚丙烯(PP)填料而制成TiO2/PP复合填料,将其用于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湖泊水。在进水流量为10 L/h、填料填充比为0.4、紫外灯辐照功率为30 W、原水pH值为7.3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3 h后,对CODMn、UV254、NH3-N、TP和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77%、16.44%、11.94%、20.27%和38.74%,达到了预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利用提纯后的次氯酸钠溶液、硝酸铁、氢氧化钾制备高铁酸钾。并采用高铁酸钾氧化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TC),初步探讨了高铁酸钾去除TC的效果,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pH值、氧化时间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可以有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TC,在一定范围内,高铁酸钾投加越多,TC去除率越高,反应越快。pH值对反应影响较大,最优pH值范围为9~10。降解反应主要发生在前60 s,在之后的10~20 min内高铁酸钾与TC持续反应,TC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当高铁酸钾与TC摩尔比为1∶1和1∶5时,反应60 s后的TC去除率约为100%。但反应液TOC下降幅度不大,说明大部分的TC仅转化为中间产物,未得到彻底矿化。  相似文献   
65.
盛力  马军  高乃云 《给水排水》2007,33(5):129-132
采用连续流等速过滤试验方法研究了金属氧化物改性滤料对水中残余铝的去除效能,并探讨其过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改性滤料较石英砂能够更有效地过滤去除沉后水中的残余铝,对颗粒铝和溶解铝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石英砂对颗粒铝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而对溶解性铝的去除能力较差.改性滤料的表面性质更有利于水中残余铝的去除.  相似文献   
66.
研究高层建筑双立管排水系统在不同排水负荷下的气压波动情况,考察H管连接方式、专用通气管管径、排出横管设置和长排水等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立管排水系统中设置公称外径dn75专用通气立管,隔层采用dn75的H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底部采用2个45°弯头连接dn110的排出横管,排水负荷为7.8 L/s时,排水立管内最大的负压波动约为-38 mmH2O,底部正压约12 mmH2O;H管连接方式改为每层连接或设置dn110的专用通气立管均会减小排水立管内的气压波动.排出横管在较短距离内打2个90°弯排出和系统中存在长排水时,排水立管内的负压波动几乎不受影响,但底部正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7.
论文将虹吸排泥改进为泵吸智能化排泥,并且通过在线质量流量仪的污泥读数控制排泥泵的运行,可节约排泥水量84%,降低沉淀池排泥能耗约72%,同时解决了沉淀池排泥管道易阻塞及排泥自动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68.
采用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处理黄浦江微污染水,进膜水经预氧化(预臭氧化或预氯化)、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试结果表明,预臭氧化/混凝/微滤膜工艺可获得好的出水水质,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而投加次氯酸钠联用工艺出水的锰和CODMn浓度则不能满足要求。在膜通量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则更好地抑制了膜压差的增长。对化学清洗液的分析也表明,有机物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原因,而臭氧去除了更多的大分子有机物,从而更好地降低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69.
沉淀与气浮工艺单元处理太湖原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典型的太湖湖泊水源水,通过中试对比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两种工艺对太湖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气浮工艺单元对低温低浊水的浊度、UV254的去除率分别比沉淀工艺平均高14.94个百分点、7.51个百分点,对高温高藻水则平均高出5.77个百分点、5.62个百分点。气浮工艺较沉淀工艺能更好地去除藻类和藻毒素。对于CODMn、DOC、土臭素(GSM)、二甲基异冰片(MIB)的去除效果,气浮工艺单元略高于斜管沉淀。气浮工艺单元对各粒径等级的颗粒物去除率基本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0.
黄浦江水源突发挥发酚污染应急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可能发生的突发挥发酚污染事故,开展应急处理小试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PAC吸附和PAC吸附-常规工艺对原水中挥发酚的应急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方法无法有效应对原水突发挥发酚污染问题。PAC对原水中苯酚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q_e=0.428 6 C_e~(0.240 8),根据该式求得当原水苯酚浓度为0.008 mg/L时,PAC吸附应急处理的理论投加量为12 mg/L。PAC强化常规工艺可作为应急措施有效应对突发酚污染事故,当原水苯酚超标浓度为0.008 mg/L时,PAC最佳投加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