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79篇
  免费   8542篇
  国内免费   4908篇
电工技术   621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56篇
化学工业   12976篇
金属工艺   5360篇
机械仪表   5981篇
建筑科学   7062篇
矿业工程   2928篇
能源动力   2259篇
轻工业   5613篇
水利工程   1829篇
石油天然气   4443篇
武器工业   887篇
无线电   102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76篇
冶金工业   3595篇
原子能技术   1037篇
自动化技术   12763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1199篇
  2022年   2453篇
  2021年   3519篇
  2020年   2660篇
  2019年   2156篇
  2018年   2383篇
  2017年   2686篇
  2016年   2481篇
  2015年   3796篇
  2014年   4521篇
  2013年   5426篇
  2012年   6204篇
  2011年   6629篇
  2010年   6113篇
  2009年   6074篇
  2008年   5809篇
  2007年   5655篇
  2006年   5179篇
  2005年   4442篇
  2004年   2978篇
  2003年   2482篇
  2002年   2328篇
  2001年   2030篇
  2000年   1735篇
  1999年   1686篇
  1998年   1121篇
  1997年   1002篇
  1996年   870篇
  1995年   726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陈苏  冯晖 《塑料工业》1997,25(5):93-95
本文通过炭黑(简称CB)用量、加工工艺、温度对PS/CB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影响的探讨、复合导电材料亚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PS/CB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B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电阻率呈非线性下降,当CB的质量分数在10%~40%的范围内时,电阻率下降明显,在此含量范围以后,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加工工艺有关,溶剂法的导电性能比混炼法好;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由复合材料的亚微观结构表明,随着CB含量的增加,CB由分散的单个颗粒逐渐连结在一起,最后与PS形成了一种相互交错式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传统的3种图像插值算法在插值后分别存在灰度不连续、轮廓模糊、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插值算法。该算法先对图像依据纹理平坦或复杂进行区域的相对划分,然后根据待插值点在源图像中所属的区域对应地使用不同的插值算法。与一些典型插值算法进行仿真比较,验证了该算法在基本不改变插值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993.
综述了光化学固定法表面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化学固定法的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994.
文件完整性验证是云存储服务的一项重要安全需求.研究者已经提出多项针对云存储文件完整性验证的机制,例如数据持有性验证(prove of data possession,PDP)或者数据可恢复证明(proof of retrievability,POR)机制.但是,现有方案只能够证明远程云存储持有一份正确的数据,不能检验其是否保存多份冗余存储.在云存储场景中,用户需要验证云存储确实持有一定副本数的正确文件,以防止部分文件意外损坏时无法通过正确的副本进行恢复.提出的多副本文件完整性验证方案,能够帮助用户确定服务器正确持有的文件副本数目,并能够定位出错的文件块位置,从而指导用户进行数据恢复.实验证明,充分利用了多服务器分布式计算的优势,在验证效率上优于单副本验证方案.  相似文献   
995.
Android安全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Android是一款拥有庞大市场份额的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其安全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Android的系统架构,分析了Android的安全机制,从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2个角度对其安全性能和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Android系统安全包括了内核层安全、架构层安全和用户认证机制安全3个方面.内核层和架构层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安全漏洞,内核层的安全研究集中于将SELinux引入内核层以增强安全性能,架构层的安全研究集中于权限机制的改进和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的安全实现、规范使用.用户认证机制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隐私数据安全,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Android应用安全的研究包括了恶意应用检测和漏洞挖掘2项技术,对恶意应用的伪造技术、应用安装时恶意应用检测技术和应用运行过程中实时行为监控技术进行了讨论,对组件暴露漏洞和安全相关API的调用漏洞2类漏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Android安全研究现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由两个圆罐串联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采用批式试验,测试氧化还原电位(ORP),探讨曝气量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曝气量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起到散热作用,使反应器自升温的温度下降,过低则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反应器的温度也低,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降低.对于VSS浓度为46.6g/L的污泥,曝气量取0.6~1.0m^3/h较好,VSS的去除率可达到39.2%,趋于稳定化.通过测试ORP发现微氧环境有利于VSS的降解,提高VSS的去除率.在消化过程中反应器内ORP最低为-360mV,反应器中不仅有好氧菌,还存在厌氧菌和兼性菌。  相似文献   
997.
以扩链剂2,2-双(2-(口恶)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柔性链段而导致聚合物弹性模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8.
汤敏  陈秀梅  陈峰 《计算机科学》2014,41(1):303-306
二维小波变换只能很好地分离不连续点,无法最优表示曲线奇异,同时只能获取有限的方向信息,这大大限制了它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Contourlet变换则结合拉普拉斯金字塔和方向滤波器组,得到多分辨率、局域、多方向的图像表示。由于基于小波变换的多级树集合分裂排序(SPIHT)算法不能有效表达图像的纹理和轮廓信息,因此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SPIHT算法的彩色图像压缩方法,并应用于医学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首先将彩色图像转换至YIQ彩色空间;然后选取感兴趣区域,对其采用Contourlet变换提取特征信息,并利用SPIHT算法对Contourlet系数优先编码和传输,从而保证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质量和细节信息。对背景区域则采用小波变换,并通过系数截断的方式提高图像压缩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较好地保留感兴趣区域的图像特征,大幅度提高背景区域的压缩比,是一种较实用的图像压缩新方法,在医学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张栋栋  徐锋 《计算机科学》2014,41(11):63-68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移动应用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的移动应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开发者角度看,基于大量的已有移动应用快捷构造新的移动应用成为了可能,但当前大部分的开发工具对移动应用集成的支持仅停留在应用编程接口和底层运行机制上,尚未出现更高层次的面向执行流程的集成支持;从用户角度看,从众多移动应用中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但目前大量的移动应用推荐系统集中在单个应用的个性化推荐问题上,未见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移动应用执行序列推荐方法。为此,提出一个移动应用个性化集成框架,主要包括:1)定义了一套意图流程描述执行语言,以便开发者从更为自然的执行流程角度完成新移动应用的构造;2)给出了一个移动应用序列偏好度预测算法,用于解决移动应用执行序列的个性化推荐问题。在当前典型的移动应用平台Android上,实现了相应的移动应用个性化集成开发工具和运行支撑机制,并通过实例初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陈风  田雨波  杨敏 《计算机科学》2014,41(9):263-268
应用图形处理器(GPU)来加速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并行计算时,为突出其加速性能,经常有文献以恶化CPU端PSO算法性能为代价。为了科学比较GPU-PSO算法和CPU-PSO算法的性能,提出用"有效加速比"作为算法的性能指标。文中给出的评价方法不需要CPU和GPU端粒子数相同,将GPU并行算法与最优CPU串行算法的性能作比较,以加速收敛到目标精度为准则,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下对多个基准测试函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GPU上大幅增加粒子数能够加速PSO算法收敛到目标精度,与CPU-PSO相比,获得了10倍以上的"有效加速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