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以泵出型螺旋槽油气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油相和气相连续性方程推导并建立了油气密封流场求解的双相雷诺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和编程求解获得了油气密封介质流场分布,对比分析了商用软件VOF模型、单相雷诺模型和双相雷诺模型在求解油气密封流场中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研究了密封间隙、油气比、转速、介质压力等运行参数和密封环尺寸对油气密封流场和稳态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油气密封近零泄漏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出的双相雷诺模型求解方法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油气密封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具有与商用软件VOF模型近似的精度,但计算时间降低1个数量级;油气密封的介质泄漏特性和近零泄漏压差主要受到密封间隙、转速和端面宽度的影响,通过上述参数的合理取值有望实现油气介质的零泄漏。  相似文献   
202.
如何实现涡轮增压器气膜密封在低速状态的低漏油和高速状态的低窜气、高刚度是其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泵出型螺旋槽、八字复合型槽和雷列台阶复合型槽油气密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相雷诺模型数值求解了三种型槽油气密封的流场分布,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气膜密封的气膜厚度和介质泄漏,对比研究了宽速域范围内三种型槽油气密封的泄漏和成膜特性,重点分析了槽深、螺旋角和泵出槽长比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八字复合型槽油气密封泄漏和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泵出型螺旋槽密封因具有最小的漏油量可作为低速状态的优选方案,八字复合型槽密封因具有显著更低的窜气量和更大的气膜刚度可作为高速状态的优选方案,不过这依赖其槽深、螺旋角和泵出槽长比的合理设计;在一定的工况和结构参数时,复合型槽密封有望在端面形成明显的油气径向分界面,从而实现油气近零泄漏。  相似文献   
203.
主要介绍了深海装备微生物腐蚀机制,回顾了深海装备微生物腐蚀现状,分析并概述了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趋势,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目前深海微生物腐蚀研究不多,且深海微生物环境模拟方法和技术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不确定因素,应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深海装备微生物腐蚀性能研究,探索其在深海极端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和防护方法,并建立深海微生物腐蚀数据库,为今后深海装备的设计应用、防腐等性能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4.
为提高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动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和降低因密封进气管路上设置加热器而增加的额外功耗,提出一种基于静环背部环体加热的S-CO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新结构。基于共轭热传递模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求解密封压力场和温度场,对比分析了S-CO2动压型、静压型和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稳态性能和流场分布,探讨了不同加热模式和热源温度下S-CO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流动传热特性和功率消耗。结果表明:在给定参数下,相较于动压型干气密封,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增加到2倍以上,不过泄漏率也增加了35%;相较于直接气体加热模式,环体加热模式下的加热功耗降低44%,密封运行经济性更好。这为S-CO2发电系统压缩机端干气密封的结构设计和辅助系统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5.
冲洗是强化机械密封换热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冲洗量的大小往往是给定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强制换热措施来改善机械密封的运行环境。通过在密封环的外周面开设织构,针对冲洗量一定的情况,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Ω方法分析了不同转速下织构深径比对端面温度、外周面局部努塞尔数Nu和织构区域流场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动环织构和静环织构的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冲洗量和织构几何参数条件下,若动静环外周面单独开设织构,则动环的换热效果更佳。在相同转速下,动环外周面开设织构时,减小深径比会使织构内部换热效果差的区域增大,换热效果减弱,但对于静环织构,减小深径比会使织构流体流动下游侧换热效果差的区域减小,换热效果增强;随着转速的增大,较小深径比动环织构内部出现了新的差换热效果区域,单位面积换热强度显著下降。因此,为获取较优的换热效果,在低转速下宜选取小深径比织构,而在高转速下应选取大深径比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