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20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0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原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两性表面活性剂DJ—M以质量比4:1复配而成的低张力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在较宽温度和较大矿化度范围内降低至10^-3 mN/m数量级。考察了复配低张力体系降压增注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低张力体系能使注水压力平均降低37.5%,增加注水量,采油率提高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3.
樊安源  文光华  李敬想  唐萍 《炼钢》2015,31(2):67-72
钢液中微小夹杂物在连铸节奏时间内通过浮力自然上浮难以去除,利用高速流动的钢液将气体打碎成小气泡是去除钢液中微小夹杂物的一种可选措施。综述了钢包长水口内小气泡形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化工领域对气泡在湍流液体中破碎与合并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用于分析长水口内小气泡的形成过程。指出了最初气泡在长水口内高湍流区停留时间短是制约长水口内小气泡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长水口内小气泡形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文光华  任常富 《炼钢》1993,9(4):42-46
本文通过连铸水口接缝吸气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水口接缝吸气方程,利用该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分析基本吻合。为了避免水口接缝吸入空气和简化保护浇注现场操作,提出了利用密封料密封水口接缝的保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5.
宝钢1930板坯铸机二冷喷嘴布置方式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文光华  唐萍  韩志伟  梅峰  阮晓明  张立  李皓 《钢铁》2003,38(1):22-24
在对宝钢1930铸机铸坯质量缺陷类型和形成位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喷嘴性能测试和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1930铸机六、七冷却区喷嘴布置方式对铸坯的冷却均匀性和铸坯质量的影响,从解决铸坯角部横裂纹和内部三角区裂纹角度出发,提出了宝钢1930铸机二冷系统进一步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6.
为了更为精细化地表达及控制铸坯质量,以H13模具钢电渣重熔铸坯凝固组织为研究对象,引入分形维数对其主体形貌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基于数盒子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可定量表征凝固组织形貌的自相似复杂程度,其值从柱状晶向中心等轴晶先减小后增大;凝固组织分形维数可作为衡量铸坯偏析程度(偏析率大小)的指标,且分形维数越大,对应区域偏析率越小,偏析越轻;通过凝固组织分形维数、偏析率和偏析点平均面积与二次枝晶间距关系的研究发现,使用二次枝晶间距表征铸坯凝固组织形貌差异并由此反映偏析程度的方法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7.
  基于二冷区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异型坯凝固传热特点,建立了异型坯凝固传热模型;通过现场测试铸坯表面温度和坯壳厚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异型坯连铸过程中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对原有二冷制度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合理的二冷改进措施。通过二冷工艺的优化,提高了二次冷却的均匀性,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8.
于雄  文光华  唐萍  王欢 《过程工程学报》2010,10(6):1053-1057
高铝钢连铸过程中,为了避免或减轻钢液中Al与保护渣中SiO2发生反应,设计了低SiO2、高Al2O3含量的高铝钢连铸保护渣,通过添加适量的F-调节熔渣理化性能,实验考察了F-含量对高铝钢保护渣熔点、粘度特性及渣膜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F-含量在5.8%~8.8%内,渣系中平均增加1%的F-,熔化温度降低4.5℃,保粘度降低0.004 Pa×s;随F-含量增加,渣膜热流密度增加,特征时间降低;对于5.8%和8.8% F-含量保护渣,保护渣最少孕育时间均为6 s,晶体生长需要的最短时间由46 s缩短为30 s;实验条件下,结晶动力学分析表明其按照1维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69.
实验中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建立了镁合金双辊薄带铸机模型。利用超声波浪高仪和电导仪对熔池的液面波动和流体的混合情况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圆筒形布流系统的边孔孔径及流量变化对熔池的影响,为优选满足双辊薄带布流要求的布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面常常发现有异常振痕的部位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研究了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保护渣液渣层偏薄且厚度不均匀、结晶器振动装置偏振量大是连铸坯表层形成异常振痕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保护渣成分,将保护渣加渣间隔时间从30 s调整为23 s,结晶器偏振量从0.25 mm减小到0.10 mm,表面有异常振痕的SWRH72BCr钢连铸坯的百分率从7.24%降低到了0.15%,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的连铸坯百分率从1.31%降低到了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