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综述了选择性激光烧结金属粉末材料和纳米粉末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选择性激光烧结覆膜Al-Fe-Ni合金系金属纳米复合粉末材料的开发思路。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覆膜Al-Fe-Ni合金系金腻纳米复合粉末材料的主要成分与制备方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要求,为防止油套管生产环空带压或高产井生产时井口抬升剧烈,开发井生产套管固井宜采用单级全封方式。东海西湖花港组下段、平湖组油气藏埋深较深,X7井长裸眼井段固井全封固作业技术难度较大,工具材料组织、现场施工程序繁琐,且还受以下因素影响:油基钻井液油膜、泥饼难以彻底清除,对冲洗液、前置液性能要求高;裸眼井段压力体系复杂,对水泥浆体系和水泥浆柱压稳防窜要求高,候凝期间水泥胶凝失重导致浆柱静液压力下降更易发生气窜;防漏要求高,上部龙井组或平湖组煤层等薄弱层位易发生井漏复杂情况。受井身结构、套管偏心等诸多因素影响,固井顶替效率难以提高。因此,该井采取水泥浆体系优选、冲洗设计、环空静态及动态压力计算、顶替流变参数模拟及套管居中度模拟六项施工控制核心技术。生产运行方面精心组织筹备、制定标准化固井作业程序及应急管控措施,最终取得优良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43.
曹松 《给水排水》2020,46(1):64-66
为了遏止园区化工企业将高浓度废水或未达标废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保证下游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的良好运行,对园区原有污水地下收集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采用了实用的“一企一管”设计方案,各排污企业经各自单独的排水管道压力输送到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并对各排污企业排污水质水量进行单独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与IEEE1394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它具有高速率、可重构等特性,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指令注入、状态监测等功能。本系统已经在CCD相机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上获得成功应用,稍加改变就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种需要高速数据采集传输及控制的场合中。  相似文献   
45.
GPRS网络数据接入迅速及覆盖面广,给远程数据传输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针对其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集单片机、GPRS、Intemet等技术为一体的汽车超载无线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46.
47.
为提高植物产品的产量,使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世界更舒适,人民生活得到根本保障,植物保护及植物生理方面的基础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Takeshi Kitahara等对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剂及植物保护剂等进行合成,并得到一些对植物生  相似文献   
48.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是中国主力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对象,为了深入探究储层砂体分布特征,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采用密井网资料对65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区物源供给充足和物源供给不充足2种情况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①萨葡高油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岩性...  相似文献   
49.
针对深部高地压煤层巷道顶板受高地应力与回采动压叠加影响,造成巷道急剧变形,以红阳三矿北二采区1210-2工作面运输顺槽为例,分析了顶板破坏机理及变形规律,恒阻锚索具有可控变形、同时保持恒阻的特性,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经过对比,恒阻锚索能够起到释放应力峰值,控制巷道变形量,保证支护强度,满足回采运输巷断面要求。  相似文献   
50.
相较于红光和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制备高效蓝光QLED仍然具有挑战性。比较研究了有机配体(辛硫醇,OT)、无机配体(ZnCl2)和有机-无机混合配体(OT和ZnCl2)置换原始油酸配体对量子点(QD)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混合配体置换对蓝光QLED的发光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ZnCl2配体次之,辛硫醇配体最小,这主要归因于三种配体置换后量子点表面缺陷钝化以及量子点价带顶能级上移程度方面的差异。相较于原始油酸配体置换QLED,基于有机-无机混合配体置换量子点蓝光QLED的峰值功率效率和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约提高了2.08倍和1.89倍,最高亮度从2 413 cd/m2提高到了6 994 cd/m2。该研究为调控量子点表面化学性质和提高蓝光QLED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