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63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154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81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95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篇
冶金工业   4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机匣典型材料GH909,设计平板打靶试验件。以定向凝固柱晶高温合金DZ406模拟叶片为弹体,开展冲击打靶试验,得到GH909平板在模拟叶片冲击下的变形、失效模式和临界穿透速度。结果表明:模拟叶片冲击平板过程中,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平板变形破坏会产生弹痕变形、临界击穿、完全击穿等不同失效模式;以0°角垂直冲击平板时,低速时不会产生裂纹,当速度较高时,冲击部位会被撕裂,弹痕两端向垂直方向延伸出共4条裂纹,当速度较高时,叶片会穿透平板,弹坑周围向外延伸5条裂纹;以45°角冲击平板时,在高速冲击下平板产生呈T型3条裂纹。该研究结果对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2.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微球,将其填入环氧树脂中得到聚合物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涂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共聚微球表面的化学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微球微观结构及粒径分布。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测试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经过60 d的测试,填入含氟聚合物微球漆膜的阻抗值依旧保持在109Ω·cm2,表明聚合物微球能够有效阻碍腐蚀介质的渗透使涂层达到长期耐腐蚀的效果,并且吸水率测试结果表明微球的填入可以将漆膜的吸水率从1.75%降低至0.7%。此外,通过紫外老化分析证明了含氟聚合物的加入能够改善漆膜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883.
赵利鹏  李坚  高仝  周光新  崔臻 《人民长江》2023,(11):182-189+201
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由于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通常需要跨活动断裂建设长距离输水隧洞。为了全面、准确地认识活动断层的错断对输水隧洞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以滇中引水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香炉山输水隧洞为例,基于隧洞关键部位的位移与相对变形、最大主应力、纵向等效内力等指标,对断层带倾向、夹角、宽度、岩体力学参数等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带走向与隧洞夹角以及断层带倾角越大,对隧洞衬砌变形受力状态越有利,当隧洞必须要跨越活动断裂时,其相交角度较大为宜;在相同错动量的前提下,断层宽度越小,对隧洞变形越不利;在断裂带两侧岩体质量条件和错动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断裂带岩体质量的提升,隧洞受到的错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隧洞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4.
为提升人工开挖高边坡的稳定性,以湖北武汉森林大道挖方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强度折减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未开挖、开挖未支护、抗滑桩支护和肋柱式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护等4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变形特征及支护结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边坡开挖后稳定系数大幅度下降,抗滑桩能有效阻止坡脚土体的变形,板肋式锚索对抗滑桩以上的土体加固效果较好,各工况的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开挖边坡、肋柱式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护边坡、抗滑桩支护边坡、未支护边坡;(2)抗滑桩主要受剪力作用,悬臂段剪力为负,嵌固段为正,最大值在一级坡坡脚附近,其弯矩基本为正值,最大值处距桩顶约13 m;(3)在肋柱受力方面,锚固点处剪力最大,近似于集中点荷载,弯矩大小接近0,锚固点中间段肋柱剪力由受压向受拉状态转换,在中点附近达到最大拉剪应力,弯矩则先为正值再变为负值。  相似文献   
885.
以某舰载涡桨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学相似设计原则设计了与真实转子动力特性一致的模拟转子,并验证了动力学相似设计的正确性。提出一种冲击载荷下转子振动特性试验方法,在振动台上开展高速电机抗冲击性能和转子在冲击载荷下的振动特性试验研究,验证了高速电机具备不低于10 g的垂向抗冲击性能,提取了转子在冲击载荷下的瞬态振动响应,获取了冲击时振动响应主要频率成分。研究表明,模拟转子动力特性与真实转子具有良好一致性,冲击时振动响应基频不变,但存在较复杂的其他频率成分。研究为某舰载涡桨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转子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试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886.
针对存在多种故障类型不同故障严重程度的转子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对称点模式(symmetrized dot pattern, SDP)分析的智能诊断方法。首先,利用SDP分析提取多个传感器信号的故障特征并将其融合为SDP图像;然后,以基于欧氏距离定义的图像区分度函数为适应度函数,基于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 BAS)算法获得SDP分析中角域增益因子与时间延滞系数的最佳取值;最后,利用SDP图像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获得转子故障诊断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故障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且在强噪声环境下的诊断表现良好。基于BAS算法优化后的SDP分析放大了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转子故障的表征差异,提高了故障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887.
圆形截面抗滑桩作为抗滑桩的一种形式,采用机械成孔,不仅能够缩短工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挖孔所存在的风险。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3种配筋形式(沿桩周均匀配筋、沿桩周非均匀配筋和配置矩形钢筋笼)的抗滑桩支护滑坡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钢筋受力特点等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荷载作用下,圆形非均匀配筋抗滑桩与矩形钢筋笼抗滑桩支护效果相对较好;(2)选用圆形非均匀配筋形式和矩形钢筋笼形式能够较大程度发挥钢筋作用。(3)当配筋量不大时,在可以准确定位情况下选用圆形非均匀配筋形式,可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节约钢筋量,但在滑坡推力较大,配筋量较大时,用矩形钢筋笼形式更有利于钢筋的布置。  相似文献   
888.
电致变色技术是一门极具潜力的应用科学,正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深度关注。主要从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s,ECD)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新兴的柔性ECD其具有质量轻、灵活、便携等优点在智能穿戴和柔性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然而柔性ECD在生产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亟待解决:(1)常规的玻璃基底制备出的刚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不足、原材料稀缺且不可再生;(2)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易泄露、腐蚀、蒸发,严重影响器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3)电致变色层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影响器件使用寿命。从结构和性质方面讨论了纤维素材料用作ECD柔性基底、电解质、电致变色层的应用和优势。纤维素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以其作为ECD器件的基底可规避常规玻璃基底柔性不足、原材料稀缺等缺陷;在电解质层中合理引入纤维素,其三维网络结构及主干上的官能团可通过形成离子键、氢键的方式提高电解质的机械性能与导电性能;在电致变色层中合理引入纤维素,纤维素的三维网状结构能为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及缓解电子/离子嵌入、脱出过程引起的体积膨胀,有...  相似文献   
889.
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地下泵站进水塔边坡主要为强风化岩质边坡,受裂隙、开挖临空面等组合切割,边坡局部稳定问题突出。为分析该边坡稳定性,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和显式有限差分法的FLAC3D软件,分析该边坡在4种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受力特征和破坏区分布规律,并分别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摩根斯坦-普莱斯(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降雨工况下,该边坡安全裕度有限,安全系数仅达到规范最低要求;针对边坡上部强卸荷带及下部绿泥(绢云)片岩等局部受力与变形不稳定区域,提出了支护方案与治理措施。监测数据表明该边坡在开挖及运行期间变形与受力稳定性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强风化岩质边坡的开挖支护方案设计与稳定性判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0.
为研究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洞室开挖支护技术,以滇中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石鼓水源工程为例,针对该工程冲江河右岸进水隧洞与进水箱涵连接段地质条件较差,主要存在浅埋覆盖层与破碎岩体的变形与稳定问题,介绍了进水隧洞采取的开挖支护措施。在石鼓水源工程一期进水箱涵和右岸进水隧洞开挖时,对箱涵边坡采用竖向钢管桩支护措施,隧洞洞口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钢拱架锚喷支护、超前堵水灌浆多项支护措施,并对隧洞进行了混凝土衬砌施工。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边坡变形和隧洞洞口收敛,适用于稳定性极差的Ⅴ类围岩进洞段开挖支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