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基片上制备了AIN、BN单层膜及AIN/BN纳米多层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小角度X射线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IN/BN多层膜具有(103)择优取向,并且当AIN层厚固定时,随着BN层厚的增加,(103)择优取向得到强化;AIN单层膜及AIN/BN纳米多层膜均呈岛状生长,多层膜界面粗糙度及表面粗糙度均随着BN层厚的增加而减小;多层膜中BN的结构与BN的层厚有关,当AIN层厚保持在4.0 nm且BN层厚为0.32~0.55 nm时,可获得晶态w-BN,当BN层厚增至0.74 nm时,BN呈非晶态.  相似文献   
12.
磁控共溅射制备锆-硅-氮复合薄膜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锆-硅-氮复合薄膜;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微力学探针等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薄膜中硅、锆原子比对复合薄膜的显微组织、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ZrN(111)、(220)晶面衍射峰逐渐消失,呈现ZrN(200)择优取向;同时其性能逐渐提高,当硅、锆原子比为0.030时可获得最大硬度和最大弹性模量,分别为37.8GPa和363GPa;进一步增加硅含量,复合薄膜向非晶态转化,而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迅速降低,抗氧化温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磁控反应溅射TaN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磁控溅射仪制备了TaN薄膜,研究了不同氮分压条件下TaN薄膜的成份、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氮分压在0.2*10^-1Pa时镀层由两相混合物正方的β-Ta和面心立方结构的δ-TaN组成。而氮分压在0.4*10^-1-0.8*10^-1Pa时,得到单相六方TaN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以 VOD管理模式组织管理企业实时多媒体信息 ,并在 Web环境下采用 Java视频流技术实现视频流的传输和播放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磁控溅射Ti1-xAlxN薄膜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磁控反应溅射法制备了不同A1含量的Ti1-xAlxN薄膜.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纳米显微力学探针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微结构及薄膜的硬度,研究了Al含量对薄膜的微结构、硬度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为面心立方结构,呈(111)择优取向;薄膜的硬度及抗氧化性能均随着Al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硅靶功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Si含量的ZrSi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热重分析仪、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形貌仪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成分、表面形貌、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以及室温和高温下的摩擦磨损行为。ZrSiN薄膜为面心立方结构。随着Si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显微硬度先减小后增大。适量Si元素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ZrN薄膜与304不锈钢基体的结合力,以及提高其抗氧化性。室温(25°C)下,随着Si含量增加,薄膜的摩擦因数稳定在0.8左右,磨损率逐渐降低。当薄膜中Si的原子分数为7.04%时,随着温度从室温上升到200°C,薄膜的摩擦因数大幅下降,然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至800°C,薄膜的摩擦因数趋于稳定。在650°C时,Si元素的加入降低了薄膜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与室温时相比,650°C时薄膜的摩擦因数更小,磨损率更大。  相似文献   
17.
许俊华 《微型计算机》2010,(28):112-114
相信读过本刊2010年8月下环保特刊的读者.已经对其中介绍的EuP环保指令有所了解。然而大家的疑问也随之产生,有人问到.文中那些通过EuP/ErP指令的产品在外观上并无特别之处.如通过该指令的富士康H6E-主板在外形、布局上看起来就是一块普通主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不同Mo含量的TiMoN薄膜.利用XRD,SEM.EDS,纳米压痕仪和高温摩擦磨损实验对薄膜的相结构,形貌,成分,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MoN薄膜为fcc结构;当Mo占金属元素总量的比例X<68.37%(原子分数)时,薄膜主要为Mo在TiN中的置换固溶体;当X>68.37%时.薄膜主要为Ti在Mo2N中的置换固溶体;随Mo含量的增高.择优取向发生改变,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薄膜的显微硬度显著升高,最高达36.37 GPa,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并在X达到68.37%后稳定在0.4左右;不同Mo含量的TiMoN薄膜的磨损率在10-8- 10-6mm2/N之间.优于TiN薄膜.基于晶体化学理论,对TiMoN薄膜低摩擦系数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含量的ZrCN复合薄膜,采用XPS,XRD,SEM,AFM,纳米压痕仅和摩擦磨损仅等对薄膜的化学成分、微结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CN薄膜中(C+N)/Zr原子比对薄膜的相组成、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当(C+N)/Zr原子比小于1时,C进入ZrN的晶格间隙并形成Zr(C,N)固溶体.而当(C+N)/Zr原子比大于1时,多余的C形成非晶态的CN或单质C,ZrCN复合膜呈fcc结构.随着C含量升高,ZrCN复合膜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所产生的磨痕逐渐变窄、变浅.C的加入使得ZrCN复合膜的摩擦磨损形式发生改变,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含C量为13.2%的ZrCN薄膜硬度达到31 GPa,摩擦系数仅为0.26,综合具备了硬度高、摩擦磨损性能好的优良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含量的ZrCN复合薄膜,采用XPS,XRD,SEM,AFM,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仪等对薄膜的化学成分、微结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CN薄膜中(C+N)/Zr原子比对薄膜的相组成、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当(C+N)/Zr原子比小于1时,C进入ZrN的晶格间隙并形成Zr(C,N)固溶体.而当(C+N)/Zr原子比大于1时,多余的C形成非晶态的CN或单质C,ZrCN复合膜呈fcc结构.随着C含量升高,ZrCN复合膜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所产生的磨痕逐渐变窄、变浅.C的加入使得ZrCN复合膜的摩擦磨损形式发生改变,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含C量为13.2%的ZrCN薄膜硬度达到31 GPa,摩擦系数仅为0.26,综合具备了硬度高、摩擦磨损性能好的优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