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08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1篇
冶金工业   3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ZM21镁合金热挤压板坯及其经过不同累积变形量的横轧和纵轧后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检测包含与板坯挤压方向分别呈0°、45°、90°的方向。结果表明:与挤压态相比较,横轧和纵轧后轧制态合金的强度更高而塑性更低;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增大,塑性下降。经过挤压-轧制后,原挤压板坯宽度方向抗拉强度最好,原挤压方向最差;伸长率以45°方向为最好,原挤压方向伸长率最差,仅横轧变形量为31.0%时例外,原挤压方向伸长率高达22%。轧后板材伸长率的各向差异受轧制方向的影响比强度更显著,总体上横轧有利于各向异性的控制,其中当横轧变形量为44.8%时,伸长率和抗拉强度的各向异性达到最优组合,各向异性指数IPA分别为7.58%和3.16%。  相似文献   
82.
苯甲酸钠对AZ31镁合金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适用于镁合金的环保型缓蚀剂对于有效抑制镁合金腐蚀、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苯甲酸钠(SB)作为缓蚀剂对镁合金的作用过去报道较少.为此,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极化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对AZ31镁合金在3.5%NaCl腐蚀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SB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通过增大阳极极化有效抑制了AZ31镁合金的腐蚀;缓蚀率随SB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可达87%以上;SB的缓蚀作用主要由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引起,在AZ31镁合金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3.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变形铝合金成分的调整和性能的改善经历了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1970年前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合金元素在常规铸锭冶金(IM)中的溶解度有限,IM铝合金的性能已很难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激冷凝固和机械合金化的粉末冶金(PM)合金的研究和发展却使局面大大改观。  相似文献   
84.
高速钢在工具材料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速钢的研究和发展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近十年来,低合金高速钢、时效硬化高速钢、粉冶高速钢的研制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发展迅速;表面强化技术已在高速钢中开始应用,效果显著;由于实验技术的发展,高速钢中金属学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有关这三方面的科研  相似文献   
85.
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位氢化物是现有储氢材料中体积储氢密度和质量储氢密度最高的,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介绍配位氢化物的形成、性质、种类和特点,综述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开发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
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终形连铸技术生产主要包括薄带及薄板坯连铸技术,是一项集冶金、材料、机械、自控等多学科交叉的重大高新技术。综述了薄主萍板坯连铸技术的国外新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讨论了我国在该技术发展和应用上的现状及前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TiC对ZA84(Mg-8Zn-4Al-0.25Mn)合金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及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的TiC对ZA84镁合金组织中相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可使合金组织细化,并使合金组织中的三元相从粗大半连续状变为细小断续状,且分布更加弥散均匀。此外,添加0.5%的TiC可使ZA84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铸造流动性提高,其中铸造流动性提高的原因可能与TiC添加影响了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88.
Mg-Zn-Al(ZA)系耐热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Mg-Zn-Al系耐热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尤其是该系镁合金的成分设计以及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控制等,分析了该系镁合金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本文用TEM对低合金高速钢W3Mo2Cr4VSi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特殊碳化物以及Si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和分析表明:该钢产生二次硬化的主要特殊碳化物是圆盘状的MC型碳化物,厚度和直径比为0.3—0.4,MC碳化物和基体间满足Baker-Nutting关系:{010}MC//{010}_a,<001>_(MC)//<101>_a在560℃回火时,Si显著细化MC型特殊碳化物,在650℃回火时,Si促进M_6C碳化物沿马氏体的边界沉淀析出。文章探讨了MC型碳化物的形态以及Si影响MC型碳化物沉淀的机理。  相似文献   
90.
镁及其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导热性、高阻尼性以及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之一。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轻量化和节能减排变得日趋重要,对具有低密度、高性能和可回收再生产等特性的结构材料提出了大量且迫切的需求,这对镁合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目前镁合金特别是变形镁合金还没能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还有问题需要解决。绝对强度较低、塑性较差等是影响变形镁合金应用的主要瓶颈。在材料传统的四种强化理论中,析出强化、加工硬化等可以显著提高变形镁合金的绝对强度,但同时会损害其塑性;固溶强化一般只能提高强度,降低塑性,在镁合金中虽存在一些能够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的固溶元素,但该类元素较少,且对强度和塑性的提升效果也十分有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而晶粒细化是目前最有效的能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的方法,当晶粒细化至数个微米量级时(超细晶),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会得到极大提升。在钢铁材料中的超细晶钢,就是利用超细晶组织(一般认为超细晶组织的目标是将晶粒尺寸从传统的几十微米细化至1~2μm)使钢铁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翻一番。同时,晶粒超细化也是高性能镁合金的研究重点之一。近期相关研究表明,超细晶镁合金拥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甚至还具有室温超塑性。目前常用于制备超细晶镁合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剧烈变形法和中低温变形法。其中剧烈变形法主要采用等通道挤压、高压扭转、累积叠轧、多向锻造、粉末冶金等工艺方法来实现晶粒超细晶化,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具有较深的研究基础;而中低温变形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备超细晶镁合金的方法,同样能够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μm的超细晶镁合金材料,该方法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潜力。此外,通过剧烈变形法和中低温变形法制备的不同合金成分的超细晶镁合金材料性能差异较大,因此合金的成分设计在两种制备超细晶镁合金的方法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地来说,通过设计不同的合金成分,改进制备工艺,准确调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制备出组织良好、性能优异的镁合金材料已成为发展超细晶镁合金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综述了目前超细晶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主流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超细晶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合金设计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超细晶镁合金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