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彬县煤炭公司下沟矿ZF1806孤岛工作面在回采期间CO含量高,煤层自然发火期短的情况,提出在工作面回撤时采用多通道双向回撤支架及通道内双轨吊运输及装车的方法,缩短了回撤工期;同时结合一系列的防灭火措施,保障了回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2.
作为变电管理的重要内容,变电运行安全控制对于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现首先介绍了变电运行中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然后分析了引发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安全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变密度方法中的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模型,提出一种多复合材料3D打印制造的拓扑优化方法对四足机器人腿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体积约束下最小应力的优化方式,同时引入复合材料的本构矩阵,使得优化结果更加合理。针对四足机器人常见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并对最大位移下的载荷情况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为了验证优化后腿部结构的强度,分别制备拓扑增强和轮廓增强腿部结构并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拓扑增强结构最大位移比轮廓增强结构在外摆工况下降低了53.57%。拓扑增强结构承载比在0°和30°外摆工况下比轮廓增强结构分别提升了17.98%和24.57%。通过对四足机器人腿部结构优化前后的试验对比可知,经过拓扑优化设计,四足机器人腿部结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优化设计具有可行性。该拓扑优化方法对于提高产品力学性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机电产品装配过程中智能化程度不高、工艺知识量大且繁琐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智能装配的装配工艺知识管理方法。研究了基于本体的工艺知识建模方法,利用本体描述语言(OWL)对知识本体进行编码。分析了装配过程涉及的工艺知识的特征,根据知识的类型构建了对应的装配工艺知识库,提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装配工艺知识管理方法;设计了基于本体的语义相似度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工艺知识智能推理流程,结合制造执行系统(MES)和闭环控制思想,提出了装配工艺评价与优化方法。以继电器为对象,验证了机电产品工艺知识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开发的工艺管理系统应用在某航天电子企业。  相似文献   
105.
朱增超  刘贤平  水中和  高旭  黄赟  郑武  葛叶鑫 《硅酸盐通报》2023,(12):4368-4377+4388
利用多种固废协同制备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MSSWB)是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相对复杂的原材料组成和较低的力学性能限制了MSSWB的应用。本文首先借助D-optimal设计方法设计了100组实验配比作为数据集,然后创建了PSO-BP模型用于MSSWB力学性能的预测,并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确定了各原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最后采用XRD、TG-DTG和NMR等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MSSWB的水化产物以及多元固废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PSO-BP模型可有效预测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经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后的配比强度明显高于未优化配比强度,最优配比组的28 d胶砂抗压强度较未优化配比组提高了20.8%;优化配比组的较高强度主要与水化产物钙矾石和C-S-H凝胶生成量较多且水化产物之间的交联度较高有关,这表明各原材料配比优化之后,其协同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