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研究在5CrNiMo模具钢中添加不同量稀土Ce后的强度、塑性和弹性模量的变化,对5CrNiMo模具钢的低周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稀土Ce添加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可显著提高强度和塑性,并且当稀土Ce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5CrNiMo钢的强度、塑性达到最好,比不添加稀土Ce的5CrNiMo钢在相同断裂循环数N′f=100时,总应变范围ΔεT提高61.2%.  相似文献   
22.
郝新  郭洪飞  马志超  王银海 《腐蚀与防护》2006,27(11):583-584,587
通过生产实际介绍了长线管道大修防腐方面的一项实用技术———内挤涂防腐处理工艺,较详细地阐述了施工作业过程和施工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3.
以硫酸为电解液研究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氧化铝膜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电压在24~26 V时能够得到孔径为25~30 nm的多孔氧化铝膜.在不同电压下进行阳极氧化时,多孔氧化铝形成过程均经历了阻挡层形成、多孔层萌生及多孔层稳定生长三个阶段,但多孔层萌生及稳定生长的电流密度随氧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当氧化时间为6h时氧化膜厚度达到最大值38nm.对多孔氧化铝膜进行XPS分析表明,氧化铝膜的主要成分为非晶态Al2O3.  相似文献   
24.
AI技术为突破传统的优化与控制理论、方法,推动智能优化与控制提供了重要途径和基础支撑。为探析AI驱动智能优化与控制的研究脉络、热点和趋势,对近1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AI驱动智能优化与控制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得到中文文献数据共5 814条,英文文献数据共5 208条;使用CiteSpaee6.1.R6软件以及VOSviewer1.8.1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时间线演化图谱、作者聚类图谱等知识图谱,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有关AI驱动智能优化与控制的文献数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在发文国家中以中国和美国文献数量最多。国际上对该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系统进行的,并尝试通过机器学习解决系统难题;国内研究热点聚集在深度学习的方向。根据研究现状和热点,对该领域进行了发展趋势预测,为AI驱动智能优化与控制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表面硬度是盾构滚刀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刀具的使用寿命、工程效率和施工成本,鲜有研究运用相似工况下的数据进行显微硬度的预测。以盾构滚刀特种钢为对象,分别对经锻造且球化退火处理的工件(普通工件)以及再经调质处理后的工件(调质工件)进行激光表面淬火,提出一种基于近似工况映射模型的硬化效果预测方法。首先,测量普通工件和调质工件在激光表面淬火后的显微硬度,分别确定其高硬度区的特征参数(深度、宽度)。然后,建立激光工艺参数与普通工件高硬度区特征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残差拟合补偿,建立激光工艺参数关于调质工件高硬度区特征参数的映射模型。最后,采用留一法对该映射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映射模型实现了显微硬度的有效预测,相比基于单一工况数据的近似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所提出的映射模型可充分运用两种相似工况下的先验数据,从而进行有效的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26.
根据线缆夹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冲压工艺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并进行了排样设计和各种工艺参数的计算,最终采用拉深、挤边复合模具,可使模具结构更为合理而有效.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劳动强度,是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模具.  相似文献   
27.
28.
小批量及定制化生产模式下,由随机性订单、服务性资源、动态性合作等因素所引发的高度动态性使得传统以规律性生产计划为核心的生产管控方式不再适用。工业4.0等智能生产模式下,如何实时获取全局系统干扰、动态判断过程控制需求、迭代产生优化控制目标,并引导生产系统不断调整执行计划和配置结构以适应性的方式将生产系统保持在动态条件下的最优运行状态,是生产系统管控层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选择多生产单元(例如车间)组成的大型生产系统为通用型研究对象,以外部订单变动、自身控制调整、底层执行干扰来全面定义动态运作环境,提出生产系统"三态分级引导、多段联动控制"的优态运行控制框架:通过"理论优态—实际优态—实际状态"的动态匹配机制来实时获取最优目标引导路径,再通过目标级联法进行系统多阶段联动决策而产生局部优态控制,保证系统全局实时围绕最优目标路径进行优态运行。最后结合课题组为某合作企业设计的"生产-物流"仓储优态联动运作方案,为生产系统面对高动态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实现框架与方法。  相似文献   
29.
小批量及定制化生产模式下,由资源、流程不确定性引发的复杂动态生产环境对大型多单元生产系统的运行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面向随机产生的动态性,对生产单元的执行状态进行精准建模与实时反映,并通过多单元在线联动决策实现对系统的适应性、迭代式、精细化管控来支持各环节高效协同运作是大型多单元生产物流系统过程控制的关键挑战。以工业园区"产—运—存"三类典型单元的实时联动运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孪生的框架下,提出跨单元的数字孪生联动决策信息架构:通过"物理环境—虚拟模型"的动态精准映射与实时反馈控制,并采用目标级联法对虚拟层中多个具有独立决策且联动运作的"产—运—存"决策单元以全局优化、分布控制的模式进行系统性协调,实现大型系统的在线联动决策。最后以某大型化工生产企业的多单元联动生产过程为例,基于其实际生产数据对所建立的联动决策模型及目标级联法定量联动方法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多单元同步运作,减少生产总成本和订单在库时间。  相似文献   
30.
郭洪飞  郝新 《铸造技术》2007,28(3):295-298
在5CrMnMo热作模具钢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含量稀土La,研究La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与不添加稀土La的3Cr2W8V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La加入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使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有显著提高。当稀土La加入量为0.25%时,5CrMnMo钢可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