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葡萄籽的组成成份及其营养价值和油特性,对葡萄籽的再生利用提出邮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甲醇洗酸性气体吸收塔产出液再生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得到H_2S浓缩塔气相流股和热再生塔液相流股中CO_2、H_2S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否应为"物质的量分数",即旧称摩尔分数,请通篇核对)剖面图和温度剖面图。通过对H_2S浓缩塔和热再生塔的塔板核算和水力学计算,确定了塔板基本结构参数。通过灵敏度分析,考察了CO_2解析塔中温度压力、H_2S浓缩塔中气提N_2流量、热再生塔中冷凝器温度压力及精馏塔回流比对净化气CO_2、H_2S含量的影响。当CO_2解析塔温度为-35°C、压力为0.6MPa,H_2S浓缩塔再生N_2流量为1500kmol/h,热再生塔冷凝器温度为20°C、压力为0.3MPa,精馏塔回流比为0.45时,产品气满足净化要求,H_2S物质的量分数达到68.9%、甲醇质量分数达到99.9%满足回收再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超临水的独特性能,以高岭石(kaolinite)为硅源和铝源,利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法(SCHS)合成类沸石材料.在反应温度为400℃时,高岭石与1 mol/L碳酸钠(Na2CO3)溶液、1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钾(KOH)溶液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5 min内分别制得方钠石(sodalite)、钙霞石(cancrinite)和钾霞石(kalsilite).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脱除废水中汞离子来考察合成的类沸石材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钾霞石的吸附效率最高,当吸附剂投入量为6 mg/mL时,其吸附效率可达到50.57%,使废水中汞离子浓度从10 mg/L减少至4.94 mg/L.在同样条件下,方钠石和钙霞石的吸附效率分别为30.49%和31.80%.  相似文献   
14.
以甲烷为碳源,Fe2O3为催化剂,常压下利用配有扰流器件(石墨碗)的约束型热等离子射流高温裂解甲烷,通过原位催化制得两类碳纳米管。运用SEM、TEM、TGA等对不同取样位置产物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取样部位可获得不同形貌结构的碳纳米管。过滤管外壁处产物为单壁管,石墨碗内产物为套杯状多壁管。气体流动状态影响碳纳米管的形貌,经历层流的前驱物成为高度结晶单壁管,而经历湍流的前驱物则演变成套杯状多壁管。石墨碗腔内的局部高温可使多壁管不断增粗,有利于制备高纯度的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将Cu-SAPO-34分子筛直接合成到蜂窝状堇青石上,研究模拟柴油机车尾气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O x的能力。采用SEM、XRD、ICP和XPS表征整体式催化剂的形貌、结构、Cu含量和价态变化。结果表明:原位制备技术制备的Cu-SAPO-34/堇青石整体催化剂中的活性金属Cu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 x的活性,Cu的最佳上载量质量分数为0.30%-0.40%。在12000 h-1的体积空速下,在400-670℃之间,可将大部分的NO x催化还原成N 2;在36000 h-1的空速下,在300-620℃之间,还能将60%的NO x转化成N 2。水热老化后的催化剂较好的保持催化活性,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对热解液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性质及组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生物质和废轮胎最大热分解温度均发生在330~360℃,共热解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最大热分解温度逐渐向高温处移动;生物质比例越低热解得到的液体越多;温度越高,得到的液体越少,在350℃下进行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最多。混合后热解液体的氧含量比生物质单独热解得到液体的氧含量有所降低,芳香族化合物有所增加,并分析了热解液体的族组成。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玉米芯热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生物质玉米芯在不同条件下热解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 ,得出了影响热解过程的因素及热解动力学参数 (如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及指前因子等 ) .结果表明 ,所选保护气的种类对热解过程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同在较低的气体流速下进行热解相比较 ,在较高的流速下进行热解 ,发生分解反应需要较高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速率的温度及较高的反应活化能 ,反应级数也大 ;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 ,发生分解反应的最大分解速率的温度向高温处移动 ,但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反应级数减小 .在实际的热解过程中 ,采用快速加热、低流速的惰性保护气进行热解 ,有利于利用热解过程的各种产物 .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褐煤中水分的赋存形态及其在受热过程中的转化行为。分析了不同提质干燥过程中褐煤物化结构的变化,探讨了褐煤物化结构与水分脱除及复吸的关系。结果表明:褐煤表面丰富的孔结构和大量亲水性含氧官能团是其水分较高的主要原因。干燥提质过程中,孔结构坍塌和交联反应的剧烈程度对于抑制复吸非常重要。加热过程中褐煤表面活性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形成和分解行为直接影响褐煤的持水和吸氧能力,含氧官能团的分解会使煤的疏水性增加,自燃倾向性降低。最后说明褐煤提质的关键是水分的高效安全脱除,脱水煤表面氧化和水分复吸的抑制,并提出了抑制提质褐煤复吸水分的可能途径是依据不同组成、结构褐煤的水分赋存和脱除行为,针对性地改善干燥操作条件,调节样品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存在形态及数量。  相似文献   
19.
Ni/γ-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床装置,考察了负载型Ni系列催化剂及反应条件对Ni/γ-Al2O3催化剂的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PR技术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空速1 800 h-1,n(H2O)∶n(CH4)∶n(N2)=2.86∶1∶3.28,反应温度700℃的条件下,催化剂Ni含量在9%时反应性能最佳,可得到94.3%的CH4转化率和64.9%的CO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阴极气体在电弧等离子体点火、起弧、煤热解反应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弧等离子体煤热解中试新工艺中,阴极气体管道既需通氮气,又需通氢气,而阴极气体管道采用同一调节阀即控制氮气又控制氢气的测控方案经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都行不通。本文提出了对阴极气体采取“协调”控制的新方案,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借助等离子体煤热解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施,不仅解决了原阴极气体测控方案无法实现既控制氮气又控制氢气的难题,同时又解决了阴极气体管道两种密度相差较大介质(氮气与氢气)的流量测量问题。满足了等离子体煤热解中试实验的要求。此外,也为类似中小试实验过程对特殊工艺参数进行测控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