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33篇
  免费   9008篇
  国内免费   5116篇
电工技术   6336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352篇
化学工业   8382篇
金属工艺   4052篇
机械仪表   4906篇
建筑科学   5269篇
矿业工程   2828篇
能源动力   1886篇
轻工业   6842篇
水利工程   2378篇
石油天然气   2576篇
武器工业   845篇
无线电   77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10篇
冶金工业   2835篇
原子能技术   1105篇
自动化技术   10063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390篇
  2022年   3059篇
  2021年   3983篇
  2020年   2923篇
  2019年   2079篇
  2018年   2333篇
  2017年   2674篇
  2016年   2332篇
  2015年   3574篇
  2014年   4415篇
  2013年   5029篇
  2012年   5982篇
  2011年   6089篇
  2010年   5307篇
  2009年   4769篇
  2008年   4825篇
  2007年   4472篇
  2006年   3560篇
  2005年   2843篇
  2004年   1946篇
  2003年   1384篇
  2002年   1325篇
  2001年   1259篇
  2000年   880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不同岩层倾角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失稳机理,以汶川地震中干磨坊滑坡和水磨沟滑坡为原型,结合三维离散元技术开展两种软硬互层斜坡对比分析。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软硬互层60°斜坡模型的PGA(峰值地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增长,在坡顶动力响应最为强烈;陡倾软硬互层80°斜坡模型PGA放大系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节律性变化,在坡高1/3处和坡肩部位动力响应最为强烈。失稳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软硬互层60°斜坡模型发生滑移-弯曲式溃滑,斜坡的破坏流程机制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裂缝扩展-层间错动阶段、②坡脚岩体弯曲隆起阶段、③上部岩体横向滑移阶段、④弯曲剪断-整体失稳阶段;陡倾软硬互层80°斜坡模型发生滑移-下部弯曲-上部倾倒式破坏,斜坡的破坏流程机制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微裂隙扩展阶段、②层间错动-局部裂隙贯通阶段、③下部岩体弯曲阶段、④上部岩体倾倒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水岩耦合条件下的声发射规律,通过开展干燥与饱水灰岩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监测试验,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这3种常用的声发射信号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干燥与饱水灰岩的时域参数、频率特征与典型破裂信号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水对于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影响显著,相对于干燥状态,饱水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且幅值、能量以及振铃计数等基本时域特征参数均呈现出大幅降低的特点;岩样破坏前,干燥与饱水灰岩都表现出由“高主频、低幅值”向“低主频、高幅值”过渡的总体变化趋势;干燥岩样破坏前主频值高于饱水岩样,完全破坏后却低于饱水岩样,主频下降幅度大,而饱水岩样的主频值波动较小,频率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对于工程尺度的防突机构声发射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为计算多溶洞地层桩基的极限承载力,通过MatLab平台编制了用于分析多溶洞地层桩端极限承载力下限的有限元法计算程序。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并假定材料符合Mohr-Coulomb准则和塑性关联流动法则。定义无量纲参数N来衡量各参数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根据桩与溶洞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详细探讨了6种工况下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嵌岩深度hr、上覆土层自重qs和溶洞直径D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桩端极限承载力随hr的增大而增大,随D的增大而减小,而qs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此外,还对不同工况下桩端的极限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考虑无溶洞、有溶洞下的2种桩基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4.
掌握区域水环境承载力(WECC)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恩施州的水环境现状,综合选取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下的15个评价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离差平方和组合赋权法对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进行综合赋权,在GIS中将各指标进行栅格化处理并进行赋权叠加,得到2017年恩施州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值和水环境承载状态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恩施州整体水环境承载力属一般水平,水环境承载力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23%,27.24%,42.62%,19.17%,9.74%;其中来凤、宣恩、鹤峰3县水环境承载力最高,建始、巴东、咸丰3县水环境承载力稍次,利川市和恩施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最差。研究成果可为恩施州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5.
UHPC的轴拉性能与裂缝宽度控制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3种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及其裂缝宽度控制能力,包括高应变强化UHPC、低应变强化UHPC和应变软化UHPC.采用轴拉试验方法测试狗骨头形试件,得到UHPC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和缝宽-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变强化UHPC和低应变强化UHPC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均包括弹性段、应变强化段和应变软化段,应变软化UHPC只有弹性段和应变软化段;UHPC应变强化段和应变软化段的转折点是裂缝缓慢扩展和迅速扩展的临界点;提高UHPC的极限拉伸应变,即延长其应变强化段,有助于提高其裂缝宽度控制能力;高应变强化UHPC拉伸应变在0.42%之前,其裂缝宽度均小于0.05 mm.对比C50混凝土(极限应变、极限强度分别为0.012%、2.3 MPa),高应变强化UHPC优异的裂缝宽度控制能力避免了结构设计中受正常使用状态裂缝宽度验算限制的影响,同时可在钢筋屈服前与其全程协同工作,这使得钢筋增强高应变强化UHPC在某些需要对裂缝宽度进行严格控制的结构类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M5-edge模拟器的理想化集总式取指令结构对基于EDGE体系结构设计空间探索的限制问题,对原模拟器的取指令前段进行分布式设计,包括总体的功能、具体的取指单元及单元间的互连网络设计,并在取指令块头的方式上设计了固定方式和循环方式两种方案.通过对实现后的结构进行在不同分布单元数量条件下的仿真分析,得到从理想集总式取指结构到实际分布式结构的性能下降关系和不同取指令块头方式的优劣.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通信延迟和缓存缺失率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为减小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损失,提高低压涡轮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尾缘形状对高负荷前加载低压涡轮叶栅L2F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尾缘偏斜、增加尾缘厚度和Gurney襟翼对叶栅能量损失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尾缘形状都能增加气流折转角,在低雷诺数时减小能量损失,在高雷诺数时增加损失,但总体上尾缘偏斜提高气动性能的效果更好.雷诺数为20 000、湍流度为3%时,尾缘偏斜能够减小16.5%叶栅能量损失,增加3.3%气流折转角.3种尾缘形状都使主流发生偏转,加速了吸力面边界层流动,抑制了流动分离,有利于减小损失;但尾缘改型增强了尾缘后流动掺混,会增加损失.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了Adaro煤与棕榈空果串(EFB)在富氧混烧工况下的特性.热重分析仪记录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而FTIR则分析其释放的气体产物.对在18%O_2/82%CO_2,Air(21%O_2/79%N_2),21%O_2/79%CO_2,30%O_2/70%CO_24种工况下Adaro coal+30%EFB样品进行燃烧.热重分析表明,与O_2/N_2工况相比,O_2/CO_2条件下CO_2气体对燃烧有抑制作用,且空气工况下与30%O_2/70%CO_2的燃烧特性相当.FTIR分析释放的气体主要是CO_2,CO,H_2O.  相似文献   
999.
大多数用户相似性算法在计算用户相似性时只考虑了用户间的共同评分项,而忽略了用户其他评分中可能隐藏的有价值信息.为了准确评估用户间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L散度的用户相似性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不仅利用了共同评分项,还考虑了其他非共同评分信息的影响.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所有评分信息,提高了用户相似性度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当前主流的用户相似性算法,且在没有共同评分信息的条件下,仍能有效地完成用户相似性度量,解决了对共同评分项的完全依赖问题,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00.
分别探讨了纬编线圈和经编闭口线圈的结构,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VC++平台下进行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较为复杂的织物效果。综合阐述了纬编和经编线圈的建模原理,为织物生产设计及进一步仿真提供了思路。实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曲线平滑,能形象地表达线圈的真实客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