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20篇
  免费   23559篇
  国内免费   15782篇
电工技术   1795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1451篇
化学工业   26563篇
金属工艺   13193篇
机械仪表   13963篇
建筑科学   15575篇
矿业工程   7140篇
能源动力   5153篇
轻工业   24056篇
水利工程   6680篇
石油天然气   6549篇
武器工业   2495篇
无线电   219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274篇
冶金工业   7355篇
原子能技术   3514篇
自动化技术   31267篇
  2024年   806篇
  2023年   3153篇
  2022年   7611篇
  2021年   9703篇
  2020年   7214篇
  2019年   5071篇
  2018年   5335篇
  2017年   5937篇
  2016年   5402篇
  2015年   8715篇
  2014年   11401篇
  2013年   13214篇
  2012年   16294篇
  2011年   17098篇
  2010年   16764篇
  2009年   15897篇
  2008年   16536篇
  2007年   16014篇
  2006年   13789篇
  2005年   11447篇
  2004年   8323篇
  2003年   5690篇
  2002年   5515篇
  2001年   5101篇
  2000年   4003篇
  1999年   1847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630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35篇
  1976年   11篇
  1972年   6篇
  1959年   29篇
  1951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Despite recent rapid advances in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for use in optoelectronic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ical-poling-induced ion migration, accounting for many unusual attributes and thus performance in perovskite-based devices, remain comparatively elusive. Herein, the electrical-poling-promoted polarization potential is reported for rendering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s with high photocurrent and fast response time, displaying a tenfold enhancement in the photocurrent and a twofold decrease in the response time after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poling. First, a robust meniscus-assisted solution-printing strategy is employed to facilitate the oriented perovskite crystals over a large area. Subsequently, the electrical poling invokes the ion migration within perovskite crystals, thus inducing a polarization potential, as substantiated by the surface potential change assessed by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 Such electrical-poling-induced polarization potentia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rkedly enhanced photocurrent and largely shortened response time. This work present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lectrical-poling-triggered ion migration and, in turn, polarization potential as well as into the implication of the latter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reater performance. As such, the utilization of ion-migration-produced polarization potential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endeavor toward a wide range of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based photodetectors, solar cells, transistors, scintillators, etc.  相似文献   
42.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43.
周强  吴刚 《中国氯碱》2020,(4):25-28
通过对规整填料塔与板式塔的特点进行分析,运用规整填料的低压降、大通量、高效率等特点,以及板式塔的操作稳定性结合在甲烷氯化物精馏塔的改造,通过流程模拟结果及创新性的采用填料与塔板复合的型式,结合填料塔与浮阀塔各自优点形成组合塔,优化了精馏塔运行。  相似文献   
44.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45.
46.
Sun  Yue  Zhu  Yu  Li  Ying  Zhang  Mingyu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20,111(1):83-96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 The existing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s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human-to-human communications are hard to tackle numerous and bursty random access requests from...  相似文献   
47.
48.
49.
概述了选煤厂煤泥减量化的重要性,介绍了新型交叉式滚轴筛的工作原理;赵固一矿选煤厂的实践表明,应用新型交叉式滚轴筛后,不但完善了选煤工艺,实现了末原煤直接作为产品和煤泥减量化的目的,减轻了环保压力,而且实现了选煤厂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0.
为了开发β受体阻断剂新药(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采用3-吗啉-4-氯-1,2,5-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中间体1(3-吗啉-4-羟基-1,2,5-噻二唑)。中间体1与R-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经后处理及重结晶得到中间体2 {(R)-4-[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1,2,5-噻二唑-3-基]吗啉}。中间体2经胺化反应、马来酸成盐及重结晶得到(S)-马来酸噻吗洛尔。(S)-马来酸噻吗洛尔经游离、纯水转晶得到符合药典标准的(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总收率14.05%且e.e.值为99.66%。最终成品经IR、1H-NMR、13C-NMR、MS、TGA、DSC表征,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醚化反应缚酸剂75 ℃反应最佳;以乙醇为胺化反应溶剂46 ℃反应16 h最佳;S-噻吗洛尔的转晶拆分以水作溶剂,比传统不对称合成工艺安全稳定,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