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当前我国煤矿生产领域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水平落后,整体自动化水平较低,相关信息难以在部门之间实现共享。文章分别从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安全设计等方面对依托于iFIX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针对宁东工区柳杨堡气田钻井施工中出现的井漏技术难题,在对该区块地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层段井漏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场已施工的井为实例,提出了防漏堵漏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钻井堵漏工艺技术,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3.
目前小水电站,尤其是农村小型水电站,因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无功上网时有不足。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小水电站的经济运行,也影响了电网的供电质量,不但降低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也降低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降损节能、提高效率旨在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电压水平。现对小水电无功电量不足的总结与分析,对如何解决小水电无功电量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分析了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机制进行了2.5Gbit/s的非归零码光脉冲的波长转换。向上波长转换间隔大于14nm。最后,对转换信号测量了接收机入纤功率和误码率的关系曲线、光眼图、消光比和光信噪比等参数,结果发现转换信号眼图清晰,张开度大,消光比大于10dB,光信噪比大于30dB。实验表明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交叉增益调制可以较理想地实现2.5Gbit/s的非归零码的全光波长转换。  相似文献   
125.
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出发,根据制氢原理的不同,归纳梳理定义了制氢的类别,探究对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模式,量化对比了不同模式下的经济性,总结归纳出利用弃光、弃风电能制氢的优势,并提出了目前“新能源+”氢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6.
光电子轨道断层成像是有机纳米材料研究中一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技术,其核心是建立光电子角分布能谱和分子初始态轨道结构之间的直接联系。研究者通过较为简易的平面波近似,可以实现对表面共轭分子价带轨道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精确分析,从而研究它们的电学、光学和化学特性。介绍了光电子轨道断层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确定分子的几何结构、测量界面电学相互作用、获得时间分辨轨道图像等领域的诸多应用,并介绍了该技术结合超快激光等相关实验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7.
文章阐述了现有变压器呼吸器的维护方法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易维护的新型变压器呼吸器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维护流程,最后通过模拟维护试验验证了新型呼吸器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车棚项目中光伏组件裂纹和污秽难以检测的情况,以无人机航拍的光伏组件图片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应用为基础,提出一种光伏组件裂纹和污秽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不易攀爬和接近的场景下有效实现光伏组件裂纹和污秽的检测,具有维护成本低、检测效率高以及保障人员安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9.
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合理停采煤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弹塑性力学对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显现及顶板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方法对某矿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开采时综采工作面的合理停采线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煤柱动态宽度应为79.32~82.38 m;研究成果为工作面的正常搬迁及采掘接替提供了保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