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58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在铜中加入少量混合稀土金属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铜中加入少量混合稀土金属,使铜在400℃空气中的氧化增量△m/cm~2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由纯铜的抛物线关系变为对数关系。说明在这个温度下由于少量混合稀土金属的加入而使Cu离子穿越氧化层的扩散过程受到抑制,从而大大降低了铜的氧化速度。而在600℃氧化时,稀土铜合金的△m/cm~2与t关系又恢复抛物线关系,但其氧化速度仍然明显地低于纯铜。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铁尾矿配比对矿渣成分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高温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测定熔渣黏度、流动性等高温物化性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建立了主成分与熔渣流动性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调质高炉渣的成分设计参数更符合制取矿渣棉原料的要求;随着铁尾矿配比增加,熔渣黏度有升高的趋势,但高温区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适宜的成纤温度区间变宽,调质高炉熔渣黏度、流动性更适合用于制备矿渣纤维;调质高炉熔渣适宜的酸度系数为1.2~1.4,即铁尾矿适宜的质量分数为5%~15%.  相似文献   
93.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十二矿己15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上覆基岩厚度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己15煤层瓦斯赋存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井田划分为牛庄向斜南翼区、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共翼区及郭庄背斜北翼区3个瓦斯地质单元,并分析了构造对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控制;己15煤层厚度大,煤层顺层滑动,构造煤成层发育,直接顶底板岩性大部分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且厚度变化小,利于瓦斯赋存;十二矿第四纪松散层垂向差异大,上覆基岩厚度相对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分布控制更准确,上覆基岩厚度主导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本质安全"的概念,提出了"本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了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分享了本项目部在"本质安全"方面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最后针对本质安全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5.
液态钢渣气淬粒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粒化后液滴的快速冷却固化,渣滴冷却过程的传热方式主要为对流和辐射在构建的渣滴冷却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4阶Runge-Kutta方法重点研究了辐射对渣滴冷却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渣滴冷却经历液相冷却成核、潜热释放和固相冷却3个阶段;在没有考虑辐射换热情况下,渣滴(/%:29.94FeO、2.05Fe2O3、42.18CaO、9.33MgO、15.92SiO2、2.09MnO、1.25Al2O3、2.24P2O5)在293 K氮气中由1 723 K降温至1 073 K需要606 ms,比综合考虑对流和辐射时的冷却时间延长了17.2%,说明在计算渣滴温降速率时辐射换热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6.
采用微型烧结试验装置, 对邢钢烧结厂常用的7种铁矿粉的基础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7种铁矿粉的同化性能、流动性性能、粘结性强度、铁酸钙生成特性、吸水性有较大差异。杂料的同化性最好, 同化温度为1 200 ℃;混合矿的流动性最好, 流动性指数为1.69;低硅酸精粉的粘结相强度最高, 为4 548 N;杂料的吸水性最高, 为36.32%。基于邢钢现场原料条件, 进行了烧结优化配矿试验研究, 通过降低混合矿中澳矿配比、提高本地碱精粉配比, 混合料的基础特性有一定改善, 其中同化温度提高了20 ℃, 流动性指数降低到1.27, 粘结相强度提高了281 N, 最大吸水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垂直烧结速度有所改善, 成品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成品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 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提高了3个百分点, 还原性能、荷重软化性能均有所改善。研究结果为邢钢提高本地矿配比、优化配矿、改善烧结矿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王彦凤  张玉柱 《轧钢》2016,33(4):45-48
市场对带钢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对板坯进行在线调宽以实现连铸与连轧之间板坯宽度上的衔接。按照轧制过程调宽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别就大立辊调宽以及定宽机调宽技术从应用、结构组成、调宽方法、调宽原理、性能特点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这些调宽技术在结构改造及板形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8.
烧结矿的粒度组成情况是衡量烧结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分形几何学理论,通过烧结对比实验,探讨了低硅烧结矿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确立了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与SiO2含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低硅烧结矿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分形维数与低硅烧结矿微观结构的相关性。通过对低硅烧结矿粒度分布的定量描述,为预报及优化烧结矿的粒度组成,并为烧结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
微量硼对高硅烧结矿粉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量硼对高硅烧结矿粉化性能的改善效果,借助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研究了硼对正硅酸钙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硼可以提高烧结矿中镁的活性,使大量的Mg2+进入正硅酸钙晶格,并取代正硅酸钙晶格中的部分Ca2+,生成钙镁橄榄石(CaO·MgO·SiO2)。另外,硼还具有细化晶粒、促进矿相均匀合理分布及松弛应力的作用。因此,硼可明显改善烧结矿的粉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0.
球团抗压强度是衡量球团能否进入高炉冶炼的主要指标之一,球团抗压强度取决于球团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以中关铁矿为基础造球原料,通过内配钙、镁添加剂制备低硅熔剂性球团矿。通过系统研究不同MgO含量、碱度及SiO2含量时球团微观结构及矿物分布形态,揭示低硅熔剂性球团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焙烧温度和碱度可有效提高球团抗压强度;在SiO2含量较低时,球团矿主要靠赤铁矿连晶固结,强度变化并不明显;SiO2质量分数升高至3.5%和4.0%时,赤铁矿结晶逐渐互联成片,连晶逐渐变得粗大且紧密,结构力较强,球团抗压强度提高。随着碱度的提高,赤铁矿再结晶较好,单独颗粒状少并且结晶互联成块状,磁铁矿减少,低硅熔剂性球团在焙烧过程中液相量增加,出现铁酸钙体系液相使球团强度提高;随着MgO含量的提高,更多的Mg2+进入磁铁矿相,弥补了晶格缺陷,铁酸镁含量升高并呈现针状或片状分布在赤铁矿中,抑制了焙烧过程中液相生成,在冷却过程中使得球团矿内部的气孔变小从而提升球团致密度,增强球团强度。MgO含量继续增加,磁铁矿、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