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及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期研究对油气运聚与圈闭时空匹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综合运用原油/油包裹体分子地球化学、单个流体包裹体荧光特性和显微测温等油气成藏期次划分方法,获得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发生了3期成藏的认识;接着,运用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及Re-Os和K-Ar直接定年方法,构筑了其奥陶系油气成藏年代学格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第一期成藏发生在加里东中-晚期(463.2~414.9 Ma),第二期成藏发生在海西晚期(312.9~268.8 Ma),第三期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期(22~4.8 Ma).其中,塔河主体发生了3期成藏,而塔河外围仅发生了第一期和第2期两期成藏.深入剖析阿克库勒凸起受差异构造演化控制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非均质性,对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其它构造带的勘探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北地区古生代以来草湖凹陷形成演化的新认识,认为塔北草湖凹陷东、西两侧斜坡的形成时间与形成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凹陷西侧中-上奥陶统自东向西超覆沉积特征明显,表明西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形成机理是在持续区域挤压背景下,草湖地区相对沉降,阿克库勒地区相对隆升,表现出沉积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而凹陷东侧可见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被强烈抬升并遭受剥蚀,角度不整合于上泥盆统-石炭系之下,后者又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表明东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早、晚期的强烈构造变形,以海西晚期为主,表现出构造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草湖凹陷西侧有利于发育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凹陷东侧有利于发育志留系、石炭系和三叠系超覆型岩性圈闭及中-上奥陶统不整合型地层圈闭、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它们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型储层是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多次构造运动引起的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论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多期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和海西早期4个主要岩溶发育阶段,解析了岩溶储层成因演化过程及改造历史,研究认为海西早期及加里东中期第一、第二幕为主要岩溶时期,特别是海西早期最为重要,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古构造、岩溶地貌及古水系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24.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持续深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采出效率正逐渐成为各油田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井下两级旋流分离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回注水的含油量,提升回注水品质,大幅度降低地面采出液及采出液含水率,是油田降低开采成本的重要举措及技术支持。通过井下两级旋流分离技术流场模拟研究,重点分析新型螺旋流道旋流器(一级旋流器)内部的流场特点,研究其速度矢量及速度分量的变化规律,压力损失特点和油相分布规律。新型结构的螺旋流道使流经其内部的流体从单一的轴向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流体运动空间的改变使其切向速度增加明显,有利于进行离心分离。流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转变为流体的速度增量,与流体经过螺旋流道后速度矢量的变化相对应,但因循环流的存在,扰乱了溢流管下部油核及相邻位置流体的正常运动,使油核发散、流场紊乱,令新型结构的旋流器效率有所降低。经过流场分析,进一步认识井下两级旋流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有利于旋流器的结构改进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25.
简单介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和Simulink仿真系统的特点及背景,阐述DDS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它的调制机理进行了分析;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DDS的LFM信号的动态仿真模型,分析DDS动态仿真LFM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和来源;对所建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仿真结果,为研究和设计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系统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6.
介绍现代功率谱估计中AR模型参数的几种典型求解算法,并比较其性能指标,采用功能强大的MAT—LAB软件对各种算法的功率谱估计进行仿真,从实验的角度讨论了这几种功率谱估计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7.
顺北地区超深层断溶体储层空间雕刻及量化描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碳酸盐岩发育断溶体储层。断溶体纵向深度大、内部非均质性极强,其展布主要受深大走滑断裂带控制。断溶体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孔洞和裂缝。断溶体储层在不同级别断裂带、同一断裂带不同分段内的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如何准确刻画断溶体的空间位置、体积和连通性已成为断溶体油藏勘探开发的主要难点。基于正演模拟和井震结合的储层地震反射特征所分析的断溶体储层地震识别模式,结合结构梯度张量分析、增强相干处理的自动断层提取技术、相控波阻抗反演技术可对断溶体储层的边界及内部特征进行描述,并对断溶体储层进行空间雕刻及储量计算。利用单井产量、动态储量可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8.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一种型式,发展至今,在赋予其时代使命的同时更需体现其地域性、民俗性的特色。“客天下”规划营造以客家建筑文化为脉,分析了国内首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客天下文化旅游小镇在山水交融、空间结构、建筑营造、交通动线等方面的设计特色,体现出规划和建筑型式上的演变创新。探讨以生态营镇、业态立镇、形态塑镇“融合”的设计策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建筑文化传承与复兴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索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纤维在35%盐酸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不溶纤维的d值,建立35%盐酸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混纺产品的试验方法,通过验证试验,比较了配比与分析结果之间的极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测试结果符合GB/T2910.1定量化学分析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0.
针对狮凤山矿矿体变化,原矿性质变化大,磨矿细度急剧下降,与工艺指标要求相差较大等情况,提出磨矿最佳经济细度的可行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适合于当前矿石的最佳经济细度,并指导生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