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5篇
冶金工业   2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超低碳钢常用于生产汽车面板等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连铸坯皮下的钩状坯壳很容易捕集夹杂物导致冷轧钢板表面出现翘皮、亮/暗线等缺陷,对产品质量具有严重危害.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钩状坯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将计算的初生坯壳形状制作成物理模型,模拟了夹杂物在凝固前沿被捕集的过程,并对凝固钩区域不同位置的夹杂物的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固钩在弯月面中形成以后,不会直接湮没进坯壳内,而是要经历熔化、变粗、生长、湮没等逐步演变的过程.数值模型预测拉速1.3 m·min-1条件下最终存留在坯壳中的凝固钩深度约为2.5 mm,这与实际观察到的钩状坯壳的尺寸基本一致.模拟得到的钩状坯壳形貌与铸坯表层和漏钢坯壳的金相特征较为接近.夹杂物最容易在凝固钩下表面被捕集,不容易在凝固钩上表面被捕集,特别是对尺寸相对较大的夹杂物.但是溢流发生时,靠近弯月面处的夹杂物可能随着钢流进入到初生凝固钩上部而被快速冷却的钢液包裹.两道凝固钩之间的坯壳由于其凝固前沿处于垂直分布,小于100 μm夹杂物可能被捕集而大尺寸夹杂物不易被捕集.   相似文献   
12.
针对IF钢铸坯表层显微夹杂的变化,采用氧氮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钢中表层夹杂物的尺寸、数量、形态、分布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坯表层显微夹杂在距内弧表面3~4 mm处存在明显的聚集现象,其含量分别达到9.2个/mm~2、8.8个/mm~2,而其它位置上夹杂物数量为5.1~6.8个/mm~2;宽度方向上夹杂物分布具有随机性;表层显微夹杂以Al_2O_3-TiO_x、Al_2O_3类夹杂为主,尺寸多在20μm以内,两者合计占夹杂物总量的84%。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厂Q195冷轧镀锌带钢起皮缺陷,应用金相显微镜、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冶炼过程中各工序钢水内的大型夹杂物及显微夹杂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轧缺陷主要是由于钢包卷渣和钢包耐火材料剥落所致。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及调整钢包浇注料材质等措施,基本消除了冷轧带钢表面起皮和镀锌挂渣缺陷,提高了镀锌板表面光洁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氮分析、定量金相分析及大型夹杂物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某钢厂IF钢生产稳态及非稳态浇注的连铸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坯w(T[O])和w(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6和18×10-6,显微夹杂物含量平均为4.0个/mm2,大型夹杂物含量为2.10 mg/kg,洁净度较高。非稳态浇注对连铸坯洁净度有较大程度的危害。中间包开浇头坯受到较为严重的空气二次氧化,洁净度最差;钢包交换和更换浸入式水口时受到的空气二次氧化较小,但是钢渣反应和卷渣行为较为严重;尾坯洁净度受到空气二次氧化和卷渣的共同影响。连铸坯显微夹杂物含量分布,沿铸坯宽度方向一般1/4处最多,1/2处最少;沿铸坯厚度方向内外弧附近明显高于连铸坯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晶器传热特点建立方坯连铸结晶器三维瞬态传热模型,利用节点温度传递模拟铸坯运行,采用ANSY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经过充分迭代得到结晶器三维稳态温度场,并与传统二维铸坯传热模型进行对比。通过动态边界条件加载技术实现铜壁冷面水垢厚度的连续变化,分析了水垢对结晶器铜壁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晶器顶部区域,三维传热模型分析结果与铜壁温度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弯月面下50 mm附近铜壁温度达到高峰,弯月面处水垢厚度由0.1增加到0.5 mm时,铜壁最高温度由187升高至318℃,铜壁高温区域扩大,铜壁变形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业示踪试验,采用大样电解试验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分析了IF钢铸坯中大型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尺寸及来源。结果表明,铸坯大型夹杂物平均含量为28.6 mg/10 kg,波动范围为23.8~41.4 mg/10 kg。粒度大于300μm的大型夹杂物占总量的26.7%。大型夹杂物几乎全部含有示踪熔渣元素,其中含K、Na元素的结晶器保护渣特征的夹杂物约占正常坯总量的60%,含La元素的钢包渣特征的夹杂物约占正常坯总量的30%。此外,还有小部分夹杂物来自脱氧产物聚集、中间包渣及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提高拉速薄板坯结晶器内钢液不稳定行为,以1 520 mm×90 mm薄板坯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液面追踪技术VOF方法建模计算,对薄板坯钢渣界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及钢/渣界面行为的模拟计算。并结合实际生产工艺,采用1∶1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分析了拉坯速度、浸入深度和保护渣黏度种类对结晶器流场及钢渣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结晶器钢液面流速为0.20~0.25 m/s,且界面较平稳时,保护渣黏度高于0.237 Pa·s可以适用;当钢液流速为0.25~0.30 m/s,保护渣黏度为0.382 Pa·s时,现场低碳钢卷渣率小于0.5%,表现出良好的抗卷渣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后半期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与激光技术一样,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技术,已形成光电子学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它将在国防、工业、农业、生物、医学、辐射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分析和讨论微弯型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技术,并介绍了微弯型光纤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摩托车零件复杂、难于管理的特点,提出了BOM这一管理工具。介绍了零件号码的编码原则,BOM的结构及建立方法,E-BOM主题运用于新机种的开发和频繁的派生机种的开发。E-BOM是机种式样管理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是机种开发总体规划的基础,M-BOM由E-BOM根据供货状态转换,主要在物料管理中运用,M-BOM保证物料的正常供给,为物料计划、运转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证明,BOM在摩托车行业中的运用提高了管理精度和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光因特网(NGOI)体系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两层(业务层和传送层)和三个平面(数据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分析和归纳了四种主流的面向下一代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和光电混合交换技术的集成光因特网模型,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较,结合了光电两个领域的技术优势,具有网络综合性能高,容易实现,扩展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